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嶺子鎮四年級備課組
第五單元教學主題是走向成功
教材由四篇課文組成:《說勤奮》、《李時珍夜宿古寺》、《維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國際互聯網》。如何通過這四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熏陶?在研讀文本,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強烈感受到,教一篇課文眼光絕不能只盯著這一課,課文學習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駕文本之舟駛入孩子們的生活: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生活領域,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教材文本解讀
學生要達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第二學段的閱讀階段目標,并為第三學段的學習打下基礎。按照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閱讀階段目標,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四個方面:
——學習默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文章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讀教材,可以看出本單元四篇課文后的練習都圍繞著上述目標。《說勤奮》課后練習4“抄寫句子,并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為的是訓練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后練習5“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既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暗示著說理文的一般寫法。《李時珍夜宿古寺》課后練習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維生素C的故事》課后4“默讀課文,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課后練習5“默讀課文,想想為什么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這些練習設計的目標無不指向學生朗讀、復述、默讀能力的培養,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課后練習4“找出課文中加引號的詞語,說一說這些詞語為什么要加引號”其實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變化,進而體會引號的用法。《李時珍夜宿古寺》課后還要求學生用上課文中的一組詞語練習“說一段話,描寫夜景”,這是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看得出,這樣的安排頭緒簡單,重點突出,方便教師教,也方便學生學,語文閱讀實踐落在了實處。
明確了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方向,我們再來研究課文。《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文,在蘇教版小學階段是首次出現這樣的文體,它與五年級要學習的《滴水穿石》、《學與問》一起為初中階段學習議論文做感性上的準備。《李時珍夜宿古寺》是敘事文體,相對于人教版第六冊和浙教版第七冊的《李時珍》,故事情節更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更為鮮明、生動。《維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雖然文體不同(前為敘事,后為說明),但都充滿神奇色彩(前是一段科學發現的傳奇,后介紹當代科技發展的奇妙)。站在單元整體的角度,我在想,他們之間存在關系嗎?我們模塊教學將以什么來做為教學整體推進的聯結點呢?隨著這種對話的深入,一個聲音在心里逐漸明朗清晰:“走向成功”是這組課文的共同精神。
《說勤奮》作者是怎么說的呢?先從人人有一個美好的理想說起,隨即以一句設問“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提出觀點,引起學生注意。作者接著指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語句凝練,含義深刻。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以事實為例(這正是要讓學生明白的寫法)。你看,司馬光小時候,“哥哥、弟弟讀一會兒就去玩了”,而他“卻在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這就是勤奮啊。長大了,他用“警枕”幫助自己抓緊時間讀書寫作,這“警枕”上浸透著他的汗水啊。他用19年時間寫成歷史巨著《資治通鑒》,19年需要多大的毅力,這巨著里包含他的心血啊。于是,“一生勤奮”的司馬光呼之欲出!如果說司馬光砸缸的記憶讓學生還多少存有司馬光是靠聰明取勝想法的話,那么下面“17歲才進中學”“學習成績很差”的童弟周的事例則充分說明“勤能補拙”的道理。“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樣可以成才的”,這對學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召喚!最后作者回歸現實,“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結論水到渠成。
與上一課《說勤奮》相通,《李時珍夜宿古寺》這篇課文的關鍵詞仍然是:理想、成功、汗水、心血。課文敘述了李時珍帶著弟子夜宿破廟,煮水吃干糧,月下記錄察訪收獲,親口品嘗辨別藥草的故事。“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已經好幾個月了”,可以說是一路辛勞,一路汗水。“趁著大好月色”“邊憶邊寫”,藥草分不清就“放在嘴里嚼嚼”“接著往下寫”,絲毫也不敢馬虎,可以說每一筆記錄都是李時珍心血的凝聚。讀到這兒,《說勤奮》中的關鍵語句“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會再一次縈響于學生耳畔。不過,與前一課相比,從《說勤奮》學生更多理解的是勤奮對于實現理想的重要,而這一課,從李時珍“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的話語,學生會體會到理想信念正是勤奮努力的動力源!兩相映照,“走向成功”有了明確的基本內涵。
《維生素C的故事》講述了航海家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遠航探險途中的一個傳奇經歷。船員中十幾人得了“海上兇神”這種怪病,但在荒島上他們卻奇跡般地“起死回生”了,這讓哥倫布“又驚又喜”。哥倫布思考這其中是否有什么聯系,后來經過研究發現了維生素C。可以說維生素C的發現與哥倫布的思考習慣、思維品質密切關聯。過去遇到“海上兇神”的船員都死亡了,這一次卻發生了意外,“難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這樣的質疑正是發明創造的發端。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和學生做一個反向思考:為什么不是旁人提出這樣的聯系思考的呢?當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我們會明白這“偶然”其實是哥倫布對航海事業的熱愛,是哥倫布戰勝“海上兇神”的迫切心情,是哥倫布對此事高度關注的必然結果。這與阿基米德發現皇冠的秘密、牛頓發現蘋果的秘密是同一個理。(需要指出,維生素C的發現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課文給我們提供的信息似乎在哥倫布時代便發現了維生素C,這是由于沒有注明發現的時間而引起的誤讀。而且課文將維生素C的發現歸功于哥倫布一個人也與歷史不符、有失公允,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作相關信息的補正。)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表面看似乎與“走向成功”沒什么關聯,但事實由于這篇課文的時代性,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相連會催生學生許多的探索熱情:互聯網是怎么產生的?互聯網的未來?于是因為互聯網而成功的一個個含“金”量很高的名字(如丁磊、陳天橋、馬云)會成為孩子們討論的話題。這樣,“實現理想,走向成功”就又多了一份內涵:利用科技,創造無限。
教學目標
一、 聯系上下文理解、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能說出課文中關鍵詞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二、抄寫、聽寫詞語,用詞語說話,積累語言。
三、通過朗讀、默讀、背誦、復述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四、通過對語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內心世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對理想、成功、勤奮,有初步的感受和體驗
15.《說勤奮》教學設計
嶺子鎮中心小學 劉麗 鄭云華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深入感悟文章的內涵。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文章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分段。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引導分段。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在哪里提出了觀點?又是怎樣證明這個觀點的?課文最后又是講了什么?
(2)根據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記號。
(3)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畫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1)這里的“橋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
(3)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齊讀后一句。
3、齊讀第一段。
4、當堂背誦第一段。
四、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4、鋼筆描紅。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3:讀一讀,再抄寫。
2、背誦第一段。
3、區別形近字組詞。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2、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重點難點:
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學習了第一段,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3、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4、體會交流
(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終于”這個詞說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5、指導朗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6、齊讀這一段
7、歸納板書
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學習課文第3節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司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嗎?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四、學習課文第4節
1、學生自由朗讀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3、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五、總結課文
1、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也只有靠勤奮二字,我們中華民族古來就有勤勞的優良傳統,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勤奮成才的感人故事,像頭懸梁、錐刺骨,像鑿壁偷光,像聞雞起舞,像囊螢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奮會拉長我們的生命,會讓我們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有光彩!
2、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
六、作業完成課后思考題3、4兩題。
附、板書:
13、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 編成《資治通鑒》
勤奮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橋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完成蛙卵剝離手術
16 李時珍夜宿古寺
嶺子鎮中心小學 靖玲玲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李時珍,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藥學家,你知道他是誰嗎?(投影出示李時珍的畫像),并板書:李時珍.
2、通過課前的預習,你對李時珍這個人物有多少了解?學生自由暢談。
3、今天我們就要閱讀一則他在創作《本草綱目》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寫全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
4、簡介《本草綱目》。
二、質疑
1、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教師隨即板書)
生: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樣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2、請大家帶著問題讀課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能夠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四、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出示本課生字,詞語,學生朗讀。(同桌讀、小組讀)
2.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對于難讀的詞語,請學生多讀兩遍。
3.小組交流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夠解決的,馬上師生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留到下節課的教學。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讀課文
七、生字教學(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記住生字,并練習描紅,抄寫)。
八、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7李時珍夜宿古寺
1、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
2、是什么樣的古寺?3、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17.李時珍夜宿古寺。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李時珍當時已經是一位很有名氣的醫生了,就不能住客棧或者到附近的人家去借宿嗎?非要夜宿古寺嗎?
(隨機找出句子:“他們一心想趕路,錯過了客店。”)
2、從這一點中,你體會到什么?
3、從這兩段中,你還知道李時珍師徒察訪藥材怎么樣?(讓學生聯系“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來自由交流交流)
小結:是啊,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沒有減緩李時珍師徒前進的腳步,為了趕路,他們錯過了客店,這就是李時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4、齊讀第一、二自然段,讀好“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已經走了好幾個月”等詞語。)
三、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1、是的,前不見村,后不著店的荒野上,李時珍師徒焦急地走著,突然前方的樹叢中隱約出現了房屋的輪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圖片)
2、小朋友,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寺啊?請你細細讀讀課文第四節,將描寫古寺的相關語句畫出來!
3、學生朗讀,做標記
4、交流:
一座破敗的古寺、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5、讀了這幾句話,,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條件非常的差,很久沒有人來了,很危險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嗎?
7、讀好這句話“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厚厚的蜘蛛網。”
四、學習課文5-13自然段
1、課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把有關語句在書上劃出來
2、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
3、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師相應出示句子。
“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1)李時珍說的“吃點苦”那是怎樣的苦?(引導學生結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內容來談——住破廟、啃干糧、以磚為桌椅,借著月光記載草藥,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等等)
(2)這樣的生活僅僅是一天嗎?一月嗎?一年嗎?不!是“長年累月”過這樣的生活!
(師述:李時珍從35歲開始編寫《本草綱目》,在編寫的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蔞,帶著徒弟,翻山越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訪醫采藥,到現在已經快50歲了,這樣長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經快15年了!可是李時珍卻說-------
(生再讀:“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說這句話的,找一找描寫神態的詞(笑著說)。你又體會到了什么?(樂觀)
(4)指讀并相應點評: ①住破廟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時珍并沒有放在心上 ②李時珍這種以苦為樂的精神讀出來了
4、分角色朗讀5-7自然段
師:李時珍為了修好《本草》,讓萬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讓我們敬佩!
5、還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動?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第12自然段的細節描寫。(如果學生說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沒有答到,就讓學生一起來學習第12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12自然段,李時珍在無法識別“雞腸草”與“鵝腸草”的時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學們,品嘗草藥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時珍作為醫生不懂嗎?那他為什么還要親自去品嘗草藥?(說明他做事非常的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我們也可以把這種作風成為 板書:嚴謹)
(2)師補充:李時珍不僅品嘗雞腸草,鵝腸草,還長期吃生姜為的是檢驗長食生姜是否有損視力,為了證實曼佗羅的藥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羅花的毒酒。他曾經這樣對兒子說:“不通過親自嘗試,怎么能驗證藥性?你爹冒了一回險,就可以免去許多病人再冒一回險。”
聽到這兒,你對李時珍又有哪些新的認識?(這就是李時珍,為了萬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品嘗草藥,他的心中只裝著天下百姓,惟獨沒有他自己!)
(3)在第12自然段中的兩個地方出現了省略號,它們表達的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個省略號表示李時珍記到“雞腸草“時停下在思考,第二個省略號表示李時珍還在記載其他草藥。)
6、引讀:“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
夜已經很深了,而李時珍還在辨別著、記錄著,他真是一個(完成板書:認真)的人啊!
五、拓展說話
1、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這個故事(朗讀課題),僅僅是發生在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中的一個故事,你還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兩個學生說)
2、正是由于李時珍這種不畏艱辛,認真踏實的作風,才發現了很多有用的中藥,例如課文講到的:
忍冬花初開時,-----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蟲咬傷。
刀豆子-----治呃逆。
雞腸草------
3、你還知道哪些中藥?說說它的藥效!
4、中國醫藥學的史冊上要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世界醫藥學的史冊上也要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他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出示圖片),此時,瞻仰著他的象,看著這本《本草綱目》,你想說些什么?
六、總結課文
讓我們永遠記著這位為了人民,行程一萬余里,傾注畢生心血和精力,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完成醫學著作《本草綱目》的李時珍(齊讀)!
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錯過客店-----夜宿古寺
啃食干糧-----不覺得苦 不怕風險
認真記載-----不顧勞累 嚴謹認真
17.維生素C的故事
單位:嶺子鎮第一小學 備課人:王蓮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介紹維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講述了16世紀意大利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在帶領船隊在大西洋上乘風破浪,遠航探險途中,船員中十幾人得了“海上兇神”這種疾病,但是在荒島上他們卻奇跡般地起死回生了,從而發現了維生素C的存在,同時為人類治愈“壞血病”找到了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了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憑借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流程圖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揭示課題 簡介維生素
初讀課文 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
再讀課文 簡介人物,理清順序
抓住“海上兇神”,理解怪病的成因
精讀課文
抓住情感變化,探求發現秘密
總結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 簡介維生素C
師: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你們一定了解了許多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資料吧。那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生:根據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匯報展示。(可采取小組推薦的方式,結合文字、圖片及簡單課件進行展示)
- 導入
關于維生素C的發現,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回到16世紀,了解維生素被發現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
-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理解新詞,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 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認讀,齊讀。
- 指名說說本課的生字在讀音和書寫上有什么應該注意的。
- 理解了哪些新詞,還有什么不理解的
- 小組,全班交流討論,解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對于目前暫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先不急于解答,做好標記,而后在精讀課文時一一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 哥倫布是16世紀意大利的偉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帶領團隊在大西洋上乘風破浪,遠航探險,為人類開辟了許多新的航線。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幫助人們發現了維生素C,這是怎么回事?請大家讀課文。
- 學生自讀思考。(默讀)
- 小組合作,說說維生素C被發現的經過。
(“海上兇神”降臨船隊——含淚棄病好于荒島——返航發現被棄船員還活著——將奇跡告訴醫生——研究發現維生素C)
四、學習課文1、2自然段
-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 指名反饋。(故事的時、地、人物)
- 16世紀的航海生活不僅艱苦,還很危險。在哥倫布的航海隊伍中常常有不速之客,人們把它稱為“海上兇神”,人們為什么這么稱呼這種疾病呢?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
- 讀后討論。
- 指導朗讀。
抓住“海上兇神”一詞做文章:
- 說說這個詞讀了你有什么感受?讀課文,說說它是如何傷害船員的,讀出你體會的感受。
- 海上兇神這個名字給你什么感覺?
這樣一種海上獨有的,在船員們沒有意識到,就如死神般降臨的疾病,是怎樣奪取船員的生命的,請你們自己讀一讀。誰來將這可怕的“海上兇神”來臨的情景,讀給大家聽聽。 - 指名讀。
3、過渡、小結:到底什么是“海上兇神”?這樣可怕的疾病到底什么病呢?我非常好奇,相信同學們也一樣。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在下節課中解開這個謎底吧。
五、作業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生字描紅,抄寫課后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聽寫生字新詞。
哥倫布 大西洋 海上兇神 維生素
- 讓學生根據所寫詞語說一說本課的大概內容。
- 師述:16世紀的航海生活不僅艱苦,還很危險。因為“海上兇神”隨時都可能降臨到任何一支船隊。那一年,哥倫布的船隊剛出發不久,就面臨了“海上兇神”的災難。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板書:維生素C的故事)
二、閱讀理解
- 自讀課文2~5自然段,讀后想一想,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 討論交流。
一份感動 一份悲傷 一分偉大 一份無私……
- 你是從段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再想一想為什么有這么一份情感的?
- 小組交流。
- 全班指名反饋。
-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這份感動、悲傷、偉大…
- 小結:無私的船員,為了不拖累船隊舍棄了生命,主動要求棄于荒島。這份偉大、無私深深打動了哥倫布,也令哥倫布倍感愧疚,所以船臨近荒島,他的心情更沉重了。可是奇跡出現了,這是個什么奇跡呢?
- 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自讀第6自然段。
- 指名反饋。
- 船員們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使哥倫布知道他們的病愈和他們天天吃野果子聯系在了一起。小黑板出示:難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 指導朗讀(讀出疑問語氣)
- 問學生這句話是什么句式?(這句話是疑問句,不是反問句)
-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讀課文7、8自然段。
- 讀完后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野果子和船員病愈存活的秘密。
- 小結:是啊,這就是船員們奇跡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員們的生命密切聯系著的原來就是維生素C。
三、總結全文
- 讀了全文,你想說些什么嗎?
(學生可以針對課文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結合實際,勸導大家要均衡飲食)
- 是啊,《維生素C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不僅有飲食習慣方面的,還有做人方面的。老師祝福你們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 作業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向爸爸媽媽說說維生素C被發現的過程。
- 調查生活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 小組交流討論找到的有關維生素的材料。
板書設計
17.維生素C的故事
缺乏 秘密
食野果
遇“海上兇神” 船員起死回生
哥倫布:十分沉重 無可奈何 越來越沉重 又驚又喜
18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嶺子附屬小學 孫淑紅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引號及某些關聯詞語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認識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初唐時期有位詩人叫王勃,他在送別友人的時候寫過一首詩,詩中有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齊讀)
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
2.師:其實,王勃所說的“天涯若比鄰”,只是他對友人的一種勸慰,是一種美好、善良的愿望,實際上在當時是不可能的。而現在,這一夢想卻成為了現實。那么,是什么使人類實現了這一夢想呢?(國際互聯網)
3、板書課題
4、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5、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6、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二、指導寫字
三、作業: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文中引號的作用。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
4、用“奇妙”“甚至”造句。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3、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理解“地球村”,說說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2、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媽媽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3、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4、總結: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4、搜集資料
板書:
18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大 快 多
息息相關
習作5
淄川嶺子 王學琴
一、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是讓學生用“自述的形式”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要寫得具體生動。“自述的形式”指自己述說自己、自己介紹自己的表達方式。本次訓練的重點是“自述”,因此在讓學生把物當作人來寫時,應多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所寫之物有生命的感覺。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從例文中發現自述形式的文章和其他文章的不同,通過學習例文,獲得寫作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帶來自己想介紹的物品,介紹自己的物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斷,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同學們如果我們是第一次見面,大家對我不熟悉,當我站在大家面前時,你們最想了解老師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說后,老師再作自我介紹
(二) 導入:
1、 剛才老師自己介紹自己的情況這就是我的自述。你們通過我的介紹也就了解老師了。我們周圍有很多事物也想讓大家了解它喜歡它,他們都有一肚子話想說呢!你們看誰來了?(小鬧鐘),聽聽看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2、學習范文1
首先讓學生自讀《小鬧鐘》范文片段,然后指名讀。
(1)師:小鬧鐘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實他就是想告訴我們一句話:“我是一只小鬧鐘,我很怎樣?”
(2)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愛”“我很美麗”……
(3)師:這只小鬧鐘會說話,會唱歌,多么特別啊!(板書:我很特別。)
(4)總之,在我們身邊很多事物都像小鬧鐘一樣想介紹自己,你們愿意幫他們說說嗎?在教室里找一找,你想幫誰介紹介紹。
(5)分小組介紹后,每組再指一名學生作介紹。
3、 學習范文2
(1) 導語:人有快樂、煩惱,有些事物他們雖然不會說話,同樣也有自己的快樂、自己的煩惱。讀讀《小溪流的自述》,體會一下小溪流的快樂、煩惱是什么?
(2)讓學生讀《小溪流的自述》范文片段,然后再指名讀。
(3) 交流體會。
(4)讓學生自由說說。
(4) 小結:你們看,事物有快樂也有煩惱,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它,你是快樂的,這個事物就是快樂的,如果你用煩惱的眼光看他,那他也就是煩惱的。找一找,我們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事物?
(三) 開拓題材
看來有些事物還真煩惱呢,其實不是樣樣事物都這樣的,看,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老師還知道一首名叫《小草》的歌呢,我們一起聽一聽,唱一唱吧!這棵小草從來沒有寂寞,沒有煩惱,最大的快樂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們有煩惱,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因為它們像小草一樣默默無聞地奉獻著,把他們的快樂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這樣的事物嗎?讓我們也替他們說一說。
其實像小草一樣的事物有很多,你們看蠟燭、綠葉、泥土、無名的小花還有很多。誰來替他們說一說。
(四) 總結
1、 通過自述就能讓別人了解這些事物,要讓別人了解就要介紹得清楚,小鬧鐘通過自述讓我們喜歡他,小溪流通過自述讓我們更關心、愛護他,只有我們介紹得生動,才能使別人喜歡這些事物,關心愛惜他。
2、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起筆,為身邊的事物說說話,題目為“( )的自述”
(五)寫作要求:內容要寫得具體、生動,條理要清楚。
(六)生寫,師巡視
第二課時 習作講評
- 展示典型,組織講評
- 教師事先從學生的初稿中發現典型。
- 導語:同學們,老師閱讀了你們的作文,通過你們的介紹,讓我真實的了解了這些事物的特別之處。
- 用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并讓作者朗讀。
- 學生共同評議。
(1)導語:剛才聽了這位同學朗讀了他的習作,大家看看,他寫的《某某的自述》是否特別,是否與眾不同,他是否把這種事物的特別之處寫具體,寫清楚?
(2)師生評價
(3)導語:這篇習作在寫作方法與語言運用方面,你最欣賞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欣賞?還有什么建議?(擬人、比喻等)
5、展示中等的習作,再組織學生評價。肯定有點,指出不足。教師要指出學生的不足時,要注意分寸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6、針對學生的習作中普遍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評價。
(二)小組交流,互評互改
四人以小組互相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內讀自己的習作,先指出自己習作的優缺點,然后讓其他學生評一評,提出修改建議。
- 總結談話
通過這節課的講評,大家的思路應該更加寬闊了吧!為了使大家寫得《某
某的自述》更加生動,更加有趣,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再把習作認真改一改,讓讀者讀了我們寫的這篇作文,使他們對事物有一個更正確的認識。
練習五
嶺子鎮西山學校 陳翠華 翟兆國
教學要求
1 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知道讓學生懂得:電腦的幾個主要部件紛紛標榜自己功勞大。
2 繼續學習把句子寫通順、意思表達清楚。
3 練習寫好鋼筆字。
4 熟記成語,積累詞匯。
5 口語訓練,幫遇到難題的同學出主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詞句訓練、口語交際。
難點:口語交際
課前準備:卡片、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練習5
二:教學第一題:
1.誰來把第一題的題目要求讀一讀?(指名讀)
結合你對電腦的了解,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電腦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嗎?就自己對電腦的理解進行介紹,交流
2、看掛圖,教師簡略地介紹一下電腦幾個主要部件的作用。
3、處處留心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默讀 (指名說)
電腦的幾個主要部件紛紛標榜自己功勞大。
過渡:電腦各主要部件功能都很大,這不,他們都認為自己功勞最大,吵起來了。(出示提綱)自由讀童話,
4、練習:
讀短文思考:
(1)你覺得小主人會怎么說,將小主人的話不寫下來。
(2)劃線的部分,你能用一個恰當的成語來替換嗎?換上成語感覺怎么樣?
5、閱讀短文思考討論交流:
a小主人:要說功勞,我看是主機,可他一句也沒說。其實,無論少了你們中的哪一個,電腦都不能工作,所以,你們就不要再爭功了,都好好發揮自己的作用吧。(意思達到即可)
b可將“你一句我一句”換成“七嘴八舌”;將“再也按捺不住了,急匆匆”換成“迫不及待”,這樣個簡潔有力。
6、說說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7、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大家研究一下。(意思達到即可)
8、換上成語全班齊讀,談談感受。學生各抒己見。
9、教師總結。
第 二 課 時
一、明確學習目標:“讀讀背背”設計了形容學識淵博的一組詞語,和激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的名人名言。寫字安排了硬筆字“平捺”和半包圍字的寫法。
二、教學讀讀背背
1.復習。
背誦學過的成語。
2.指導。
(1)學生自由地讀,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學生讀,及時正音,集體齊讀。
(3)教師范讀。(讓學生邊聽邊體會每排兩條成語之間有什么關系。)
(4)學生分組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學生說說這些成語的意思。以下詞義供參考:
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
滿腹經綸:一肚子學問和才能,形容人飽學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學貫中西:有關中西方的學問都通曉。形容人學問淵博。
博古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曉現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業建立了名聲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體一樣高。形容著作極富。
溫文爾雅:態度溫和,舉止文雅端莊。
文質彬彬:形容人舉止文雅,態度端莊,從容。
3.練習。
(1)自由地讀,邊讀邊思考,如何記憶。
(2)同座位的同學互相練背,交流記憶方法。
4.反饋。
(1)指名試背,說說記憶的經驗。
(2)集體背誦。
三、教學魯迅名言。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該項練習的要求是什么。
2.指導。
(1)讓學生自讀兩句名言,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指名試讀,正音。
(3)鄰近同學討論兩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討論結果,教師相機點撥。
魯迅的話是針對別人說他是天才講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抒別人休息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體齊讀。
3.練習。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練讀。
(2)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同座互背。
4.反饋。
(1)指名試背。
(2)集體背誦。
(3)課外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搜集魯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幫他出主意)訓練,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第四題(口語交——幫他出主意)
1、 導入:你聽說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嗎?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揭題:幫他出主意。
2、 指導:(1)創設情境:過幾天,學校要舉行讀書節的毓活動,大隊委員方明正犯愁呢!組織各班同學開展哪些讀書節的系列活動呢?你能幫他出出點子,想想辦法嗎?(2)指名說,教師指導。(提醒學生,要動腦筋,想出切合實際的辦法,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說話時,語言要清楚,明了,簡潔。)
3、 學生練習。出示書本上的三個問題,小組內學習。
4、 集體交流,評議。(注意說話的態度,語氣,是否把主意說明白)選擇好的主意,請學生演一演。
二、 教學第三題(學寫鋼筆字)
1、 指導:(1)出示鋼筆字,說出它們的讀音結構:題、起、邁半包圍結構(2)指導書寫。觀察三個例字的共同點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的發現思考:我們在書寫這類字時應該注意什么?
2、練習:讓學生按要求認真練習描紅和仿寫。教師可進行個別輔導,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作業設計:
完成習字冊練習5中習字描紅
板書設計:
練習5
清楚,明了,簡潔
【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檢測題11-13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學計劃02-19
關于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02-27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測試題03-19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小學語文《y w》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