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音樂》導學案
《這個世界的音樂》導學案
【課文背景知識】
1.《細胞生命的禮贊》是一本充滿隱喻因而不同尋常的科普作品,作者是托馬斯劉易斯,醫學家、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此書自出版到現在已經印了二十幾版,以至書商為他后來的著作做廣告時,只要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托馬斯劉易斯新著”就夠了。有人說,在即使捧著一本情愛小說也會很快睡著的年紀,《細胞生命的禮贊》卻可以引誘你一直讀下去。你想知道為什么嗎?本文可以使你“窺一斑而知全豹”。
2.音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托馬斯劉易斯在《細胞生命的禮贊》這本書中好幾處以備極推崇的激情提到巴赫,這絕不僅僅出于他對音樂的愛好。托馬斯劉易斯的思想有著巴赫般的復雜性。在他的頭腦里,混響著自然、社會和藝術的全管弦交響樂。托馬斯劉易斯推崇音樂,是因為音樂高于個別的生命形式,因為音樂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音樂高于任何科學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會過時,而音樂則是永久的;音樂之用于人類表現自己,高于語言或任何其他符號,因為后者往往太清晰、太拘泥于某一特殊的信息,太有局限性。閱讀時對這一中心思想要作深入體會。
【重點難點講解】
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重要詞語和句子在文中的含義,繼續學習如何辨別和篩選文中重要信息。
難點是把握托馬斯劉易斯科普散文的風格,深入理解作者深刻獨到的思想認識,學會分析鑒賞。
訓練突破
1.按常規,理清文章內容。
訓練 1文章很長,段落很多,應該劃分幾個大的部分?
點撥1文章內容繁雜,但思路清晰。先從人類自身的生活談起,說明“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然后由人類過渡到自然,以白蟻、蝙蝠為例,列舉了自然界各種動物的發聲及其發聲所采取的方式。在此基礎上,文章進一步深入,對自然界各種動物“歌聲”的功用進行了分析,由此說明,動物的“生物性活動”本能決定了它們的音樂的不同特點,這也是人類與動物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音樂互相不能聽懂的原因。最后文章從更深更遠的角度探求自然界各種動物“歌聲”產生的原因和意義,全文向讀者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自然界眾生以其不同的“歌聲”顯示著自身的存在,并達到自然和諧,從而產生了“這個世界的音樂”。
文章共有16段,依照內容,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說明“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這一說法也被較新的學科生物聲學研究別的動物相互發出的聲音所證實。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列舉大量現象,說明動物中“總有一種持續不斷的音樂潛在于所有其他信號之下”。中學語文在線-免費資源站:http://www.ywzx8.com
第三部分:9—14自然,“這個世界的音樂”產生的原因是動物“生物性活動”使然。
第四部分:15、16自然段,從更廣闊的背景來探求“這個世界的音樂”產生的原因。
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語句。
訓練2怎樣理解下列幾個句子?
①使人聊以慰藉的是,聽說較新的學科生物聲學須得研究別的動物相互發出的聲音中存在的類似問題。
②企圖賦予這種特別的聲音以某種具體的意義,那顯然是有風險的,整個生物聲學領域都存在這類問題。
③在警告、驚叫、求偶、宣布領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詞匯的背后,還有大量的、重復出現的美妙音樂,說這些是八小時以內的事務性語言是難以講通的。
④我不能想像,甚至在我們最古老原始的時代,當一些天才畫家在洞穴里作畫之時,附近就沒有一些同樣具有創造才能的人在創作歌曲。
⑤假如像我所相信的那樣,制造某種音樂的驅動力如同我們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樣,也是我們作為生物的特點,那么其中必有某種道理。
⑥那有節奏的聲音,也許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現——是一種最最古老的記憶,是一支舞曲總譜,記載了混沌中雜亂無章的無生命的物質轉化成違反幾率的、有條有理的生命形式的過程。
點撥2 ①關鍵是“類似”二字。此句說明較新的學科在研究別的動物相互發出聲音的時候,發現動物間相互發出的聲音不全是“攜帶信息的、切題的信號”,在許多“廢話’當中“還有音樂”。
②以白蟻為例,它們有時用上顎的震動來發出一種很響的、高音的咔噠聲,這種聲音在10米之外都能聽見,為了發出這種聲音,它必須猛力扭動身體,以至于讓反沖力把自己彈到兩三厘米的空中。這樣做一定有某種緊急的意義,但這種緊急的意義的具體內容是人類無法賦予的,這是整個生物聲學領域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就是說,對于動物發聲的研究和猜想,是很難做到符合動物發聲的本來原因的。
③這是作者借用人類活動而說出的一句幽默語。意思是說,動物界所發出的聲音,在表達警告、驚叫、求偶、宣布領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實用性信息之外,還有非實用性意義,即非功利性意義,也就是有其單純性娛樂意義,即音樂。
④這是個雙關語。意思是人類一部分在洞穴作畫時,也有另一部分在另外的什么地方創作音樂;同時將人類與別的動物放在同等地位看待,就會發現,當人類在自己的生存場所創作屬于自己的音樂時,另外的動物也在它們生存的場所里創作屬于它們自己的音樂。這里表現了作者對于自然界眾生的生命的尊重。
⑤從更高的意義上探求生物發出音樂的內在原因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所在,此句是個過渡句,旨在引出下文,揭示自然界制造某種音樂的根本原因乃是與自身其他基本生物功能一樣,是生物的本能之一。
⑥是全文的中心觀點,從根本上回答了“這個世界的音樂”產生的根源,乃是一種最古老的記憶,這個記憶“記載了混沌中雜亂無章的無生命的物質轉化成違反幾率的、有條有理的生命形式的過程”,將“這個世界的音樂”與宇宙產生、萬物開初聯系起來。作者利用這個觀點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認識:自然界眾生之道是趨向合作和諧,而不是弱肉強食的競爭和殘殺,它們通過交流與合作來達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和諧,從而產生音樂。這個見解無疑是深遠而新穎的。
【課文閱讀指導】
能力升級
1.對下面這句話的主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司馬遷的《史記》留下了千百人物的鮮明形象:帝王將相,謀臣策士,游俠優伶,雞鳴狗盜,時過兩千年,光彩猶在。
A.肯定了《史記》人物形象的價值
B.肯定了《史記》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C.肯定了《史記》人物形象的文學價值
D.肯定了《史記》人物形象的豐富多樣
2.對下面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一位心理學家在論及人際交往時提出這樣一個公式:7%言語+33%聲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達。
A.人際交往中的信息溝通,非語言行為可以代替語言行為
B.人際交往中,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C.人際交往中的信息溝通,絕大部分有賴于非語言的交往
D.人際交往中,語言的得體,聲音的和諧,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為用的。
3.閱讀下列三段文字,回答問題。
(甲)
黃昏了。慢慢地,像是偷偷走著,紫丁香的陰影落了下來,罩著森林。巨大的日輪在黃金的暗紅的血的激流中快燒著了。大路像是死了的灰色的蛇,在靜靜的田野里臥著。看哪!那些赤腳的來了。三個,四個,六個。拖著裝滿了木柴和枯枝的小車,他們繃緊了年輕的身體上的筋肉。帽檐撕破了的帽子,打著黑色補丁的灰色褲子,他們的血管緊張得像船上的索一樣,額上流著汗。城市又那么遙遠!幼小的奴隸們,處于窮困的羈軛之下,孩子們眼睛里燃燒著老人的安靜的悲哀,城市很遠!很遠!許多愜意的人要在你們身邊走過……在佳姆——戈利雅的大飯店里,音樂隊奏著樂,在別墅里,那么舒服,又那么開心!……
①“孩子們眼睛里燃燒著老人的安靜的悲哀”一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A.幼小的奴隸們,思想上和老人一樣已經成熟起來,不再沖動。
B.幼小的奴隸們正漸漸興起反抗的意識。
C.幼小的奴隸們在窮困羈軛下,精神上已經有點麻木了。
D.幼小的奴隸們,對悲哀已經淡漠,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②“城市又那么遙遠!”“城市很遠!很遠!”這些話反復出現旨在表現什么?(不超過18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在對書畫藝術的諸多褒揚中,其中有一條使用頻率甚高的用語,這就是作品的時代感。
關于時代感的解釋,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說作品突出了時代的色彩;二是說作品被注入了時代的情感;三是說作品洋溢著濃濃的時代氣息。三條判斷盡管空泛,理論上似乎沒有什么不妥。只是,當我們觀看這些被如此界定的作品時,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感受到,或尋找到這種被稱為撲面而來的時代感。這里要說明的是,在被稱為有時代感的作品中,的確不乏藝術佳品。但作品能讓人們共鳴的,并不是硬貼上的時代感標簽,而是作者的藝術修養通過藝術創作活動表現的公眾性,即被大眾接受的真善美的藝術。
由于時代感的任意使用,其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把本來明了的概念,在一種既至高無上,又唾手可得的巨大差距中,打亂了人們對一件作品好與差的基本區別。附和時代感的評說,更反映了一種皇帝新裝的心態。
一個無法抹去的事實,我國歷代書畫藝術的杰出代表人物,其共同的特質,除了他們具備的“筆墨隨時代”的智慧,更重要的則是他們對人類理想真善美追求的本質把握,這種任何聰明和投機都不可能替代的文化底蘊,才可能通過筆墨、色彩表現出跨時代的超越精神。這種精神的全部內容,就是五千年的文化的一脈相承和各具千秋以及民族的精髓。
①第二段中提到“如此界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說的“藝術佳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說的“文化底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據美國時代周刊報道:美國施樂公司和3M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將生產像紙一樣薄的顯示器。
紙張一直是用來顯示信息的最好手段,它易于閱讀、易于攜帶、易于儲藏和不易破損,似乎同顯示器毫無關系。而現在幾十年前科幻小說中描述的夢想將要實現,科研人員將紙張的優點同我們每日接觸的顯示器結合起來,生產出“電子紙張”。
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使紙張具有顯示器的作用。
B.使顯示器可以像紙張一樣顯示信息,并像紙張一樣薄。
C.使紙張可以像顯示器一樣顯示信息并刷新圖像。
D.使顯示器具有紙張的優點。
答案與點撥 1.C 2.C 3.(甲)①C②孩子們在窮苦的羈軛下無可奈何的心倩。(乙)①突出表達了時代的色彩,被注入了時代的情感,洋溢著濃濃的時代氣息。②被大家(眾)所接受的真善美的藝術③對人類理想真善美追求的本質把握。(丙)D。
讀寫鏈接
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
1.課外閱讀托馬斯劉易斯的其他作品,認真理解作者獨到的人文自然觀念,在此基礎上,結合以前所學習過的有關人與自然的科普文章,思考目前人類在面對自然的時候應該持有的正確立場,以“人與自然”為話題寫一篇闡述你自己見解的小論文,800字左右,題目自擬。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知識,查找相關資料,試寫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力求做到知識的準確性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拓展延伸探究】
知識拓展
1.關于《細胞生命的禮贊》的成因
作者托馬斯劉易斯在一次炎癥現象的討論會上應邀發言,他隨意地說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編輯偶然見到這篇發言,馬上與托馬斯劉易斯聯系,邀請他寫一組這類風格的專欄文章,內容自便,編輯一字不改。專欄見報后,引起一家出版社的注意,征得托馬斯同意后,將這些東西原樣付梓。此書自出版到現在已經印了二十幾版,以至書商為他后來的著作做廣告時,只要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托馬斯劉易斯新著”就夠了。
2.托馬斯劉易斯的人文自然觀念
在托馬斯劉易斯看來,人或者其他生物,都是神奇的造化,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樣性還要叫人吃驚。我們歸根到底都是從單一細胞衍化而來的。我們至今還跟周圍的生命有著相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鯨魚的酶之間的相似,就是同種相傳的相似性。既然大家都是親戚,流著相同的血,憑什么你就是高級動物?
3.托馬斯劉易斯的名言
關于科學
“自然科學的特征就是不斷地進步。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時候,科學卻總是進步的,即使是緩慢而艱難的進步。”
“沒有科學的教育,只是培養信仰,而不是教育。沒有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只能稱為受過訓練,而非受過教育。”
“科學使人獲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獲得非與生俱來的靈魂。”
人和螞蟻
“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它們培植真菌,喂養蚜蟲作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運用化學噴劑為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使用童工,抱幼體往返竄動,紡出線來將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它們不停地交換信息,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地球
“我一直想把地球看做某種生物,但總嫌說不通。我不能那樣想,它太大,太復雜,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見的聯系。前幾天的晚上,驅車穿過新英格蘭南部樹木濃密的山地時,我又在琢磨這事兒。如果它不像一個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東西呢?我忽然想出了一個叫我一時還算滿意的答案,它最像一個單個的細胞。”
4.關于托馬斯劉易斯宣言
美國著名醫學家托馬斯劉易斯在其自傳《最年輕的科學——觀察科學札記》中,毫不隱諱地坦言:他對醫生本人不患重癥感到“遺憾”。因為如果那樣,他就始終無法體悉患者的惡劣處境,無法真切地感受一個人面臨生命危難時的悲傷與恐懼,自然亦無法“親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護、體恤對方。沒有比這種“角色親歷性”更能于我們蒙昧的醫學現實有所震撼的了。體會做病人的感覺!這對履行醫職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啟示——它提醒我們,一名優秀的白衣人永遠不能繞過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揳入其軀體,他必須在對方的感覺里找到自己的感覺,在對方的生命里照見自己的生命,于對方痛苦中認出自己的那份——爾后,才能以最決絕最徹底和刻不容緩的方式祛除這痛苦。
托馬斯劉易斯的假定并無惡意,更非詛咒。他只是給自己的崗位設定了一種積極的難度,一份嚴厲的公正和心靈紀律,進而從人文的角度更鄰近地幫助醫學——這一“保衛生命”的偉大事業,提升其關懷質量。它推醒我們的白衣人:以生命的名義,以全部的激情和莊嚴努力工作吧!爭分奪秒地與死神拼搏吧!因為,拯救別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現實亦即我們之現實(至少也是明天的現實),而人類的命運即每個人的命運。“托馬斯宣言”無疑是理想的,奢侈的,甚至不具科學及“合法”的現實操作性,但它卻包含著誘人的信息,預示了一種高貴、純潔的醫學人文前景——從中我們看到了白衣精神的良知、力量和希望所在。
醫學,不僅是物質與技術的,而且更應是精神與人文的,它應成為一門涵蓋自然、倫理、哲學、審美、道義、法律等諸文明因子在內的學科。因為,它面對的并非純粹物質實體,而是血肉豐盈之生命——萬物中最神奇最復雜最瑰美和深邃無比的靈長。人是最寶貴的,因為每一個“他”都永遠“惟一”,永遠“自在”而不可替代。醫學即人學,對生命本體的尊重、仁愛、體恤與同情應成為真正“紅十字”精神的核心。
白衣人之角色應該由人類中最優秀的成員來充任。他須集知識、德能、信念于一身,不僅是個工具知識分子,還應兼具人文知識分子的品質——對生命充滿虔敬和熱烈的關懷,于職業抱有高尚的理解及打算,對人性靈魂持有出色的親和與體貼能力……另外,他還應是個感覺豐富、細膩敏銳之人,惟此方能充分采集到患者的感覺,對那些極不確定和模糊的信息做出正確判斷、歸納與推理。必須有心靈的參與,其才華和技術方不會打折扣,那些物質“注射”才會在人體上激起神奇的回應與反饋。相反,如果他從感情上貶低了生命——對之采取了一種疏遠、懈怠、輕視、鄙薄的姿勢而非親睦、緊密、信任、擁合之立場,那他就無法從行為上去拯救生命。
精彩搜索
1.博大而深邃的思想,龐雜而新奇的信息,形成了本文內容豐富、思維嚴密的特點。文章從人類自身說起,由身邊現象談到自然萬象,由近到遠,由淺入深地向人們展示了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眾生發出聲音的現象及其產生的深遠背景和意義,行文嚴密,富有邏輯,讀來使人開闊眼界,激發思索。
文筆優美、清新、幽默、含蓄,顯示了當今科學散文大家手筆的風范。如文中動物與人類的比較、對動物界眾生聲音的描述和評價等,無不顯示出對人類自身的嘲諷,對動物界和諧相處的禮贊。有關語句參見上文語句理解中的例句。
創新平臺
閱讀下列一段文字,完成1—4題。
2001年3月15日,北京大學教授于希賢來到撫仙湖,并組織考察組乘坐潛水器潛入湖底。他們利用聲納技術在水深15米處發現第一個目標。有一堵石墻,石料大小不一,每個石塊上至少有一面到兩面是平整的,帶有人工加工過的痕跡。從聲納圖上可以看到,該建筑區還具有中軸線和類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區”。從建筑特點看,它們帶有明顯的當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風格。沒有多久,聲納圖上又發現新的目標。潛水器掉頭搜尋,發現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群落不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細。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跡,十分平整精細,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塊都是有序地排列。這一區域還有數米寬的南北向石板大道。從這些可以看出,那個時代有相當高的文化水準。于教授推測,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區”。繞過石質城墻后,便是所謂的“貧民區”。
于教授說,通過對湖周圍地區地理地質環境的考察和比較,可以肯定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災害中陷落湖底的。該建筑群依山傍水,位于小江斷裂帶西支的深斷裂帶上。公元110年東漢時期這里曾經發生過一次大地震。于教授還說,盡管古城的年代還需要進一步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撫仙湖底確實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時期建筑群落,且已經初具城市功能,因為具有不同級別的建筑群是判斷是否構成城市的重要指標。該遺址面積有2.4平方公里,比世界著名的“龐貝古城”還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時沒有發現任何動植物殘骸及陶瓷、磚瓦的殘片,這給探測年代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但從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來看,湖中古城與滇中發現的長城頗為相似,應與其處于同一時代,即距今約兩千年前。
(選自《湖中古城》有刪改)
1.文中畫線句子“沒有多久,聲納圖上又發現新的目標”中“目標”是( )
A.所謂的一般居民區 B.所謂的貧民區
C.所謂的富人區 D.數米寬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2.文中認為“那個時代有相當高的文化水準”,下列不能作為這一觀點的依據的一項是( )
A.石塊堆放整齊。
B.數米寬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C.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跡,十分平整精細。
D.建筑群帶有明顯的當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風格。
3.對原文最后一段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湖中古城應與滇中古長城處于同一時代,因為石料的打制方式基本相同。
B.撫仙湖古城比世界著名的“龐貝古城”還要大,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C.通過對周圍地區地理地質環境的考察和比較,撫仙湖古城可能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災害中陷落的。
D.撫仙湖古城是一座陷落的古滇時期的建筑群落。
4.根據文中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們對撫仙湖古城的考察任重而道遠,因為水中古城的年代以及水中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發現的古滇國都等有待進一步確認。
B.公元110年東漢時期撫仙湖地區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
C.于希賢教授的考察組利用聲納探測到沉積在湖底的動植物殘骸及陶瓷殘片,為進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D.撫仙湖古城具有明顯和發達的城市功能,因為它已分為“一般居民區”“貧民區”“富人區”三大區域。
答案與點撥
1.C。(“發現新的目標”后,文章接著寫“潛水器掉頭搜尋,發現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于教授推測,這個建筑群落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區”。)
2.D。(文中寫“發現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后,介紹該建筑群落“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跡,十分平整精細,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塊都是有序地排列。這一區域還有數米寬的南北向石板大道”,然后總結,“從這些可以看出,那個時代有相當高的文化水準”,“這些”即指A、B、C.三項。同時,“它們帶有明顯的當地黎族的古代建筑風格”是從“建筑特點”方面來看的。)
3.C。(文章第二段指出,“通過對湖周圍地區地理地質環境的考察和比較,可以肯定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災害中陷落湖底的”。是“肯定”而非“可能”。)
4.D。(A項中人們對撫仙湖古城的考察任重而道遠,因為水中古城的年代有待進一步確認。但文中并未說“水中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發現的古滇國都”。B項中說撫仙湖地區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但文中并未確認公元110年東漢時期撫仙湖地區的大地震就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那次大地震。C項中指出“于希賢教授的考察組利用聲納探測到沉積在湖底的動植物殘骸及陶瓷殘片”,這是錯誤的,因為“水下考察時沒有發現任何動植物殘骸及陶瓷、磚瓦的殘片”。所以,選D項。文中第一段指出撫仙湖古城已分為“一般居民區”“貧民區”“富人區”三大區域,第二段指出撫仙湖古城具有明顯和發達的城市功能,因為具有不同級別的建筑群是判斷是否構成城市的重要指標。)
【命題趨勢分析】
文藝性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1.學會辨析下列文藝性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
比喻說明:用打比方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種方法。
擬人說明:運用擬人去說明事物的方法。
描述說明:通過對事物形象和狀態的描述,對人們的愿望和心情的描述,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對話式說明:兩個交談者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說明事物。其形式比較活潑、風趣,內容往往由淺入深,逐層深入,一般用于科技知識說明以及某些熱點問題的說明,還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說明事物。
2.學會分析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正如葉圣陶所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臉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以帶一點風趣。”語言的生動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語言,把看似枯燥無味的科學內容,說得生動有趣、耐人尋味,往往能起到更好的說明作用。
【同步達綱練習】
閱讀下面的
文章,完成后面的習題。
人愉快時,面是笑容,哀痛時放出悲聲,這種內心情感也能在中國書法里表現出來,像在詩歌音樂里那樣。中國的書法何以會有這種特點呢?后漢大書法家蔡邕說:“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元代趙子昂寫“子”字時,先習畫鳥飛之形,使這“子”字有鳥飛形象的暗示。他寫“為”字時,習畫鼠形數種,窮極它的變化。可見這時候的“字”已不僅是一個表達概念的符號,而是一個表現生命的單位,書法家用字的結構來表達物象的結構和生氣勃勃的動作。
由于中國古代的書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現生命,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就須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現出一個生命體的骨、筋、肉、血的感覺來。但在這里不是完全像繪畫,直接摹示客觀形體,而是通過較抽象的點、線、筆畫,使我們從感情和想像里體會到客現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樂和建筑也能通過訴之于我們的情感及身體直感的形象來啟示人類的生活內容和意義一樣。書法家就是借著這些“字”的形象來暗示他自己對這些形象的感情。這些形象在他的書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畫,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國人寫的字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品,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國人用的筆。由于中國字在起始的時候是象形的,這種形象化的意境在后來的“字體”里仍然潛存著、暗示著,在字的筆畫里、結構里、章法里顯示著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動作的關聯。所以,寫字在古代正確的稱呼是“書”。書者如也,書的任務是如,寫出的字要“如”我們心中對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點畫在表達自己感情的同時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種形象。這種“因情生文,因文見情”的字就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藝術價值了。第二個主要因素是筆。殷朝就有了筆,這個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國人的書法有可能成為一種世界上獨特的藝術,也使中國畫有了獨特的風格。中國人的筆是把獸毛(主要用兔毛)捆縛起做成的。它鋪豪抽鋒,極富彈性,所以巨細收縱,變化無窮。這是歐洲人用鵝管筆、鋼筆、鉛筆以及油畫所不能比擬的。書法家就是運用這枝筆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使中國的書法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
1.聯系上下文,“縱橫有托,運用合度”的意思是( )
A.筆畫的運用都依托于各種物象,并且合乎構字的法則。
B.筆畫的運用都寄托著作者的心緒,并且分寸把握得當。
C.筆畫的運用都依托于各種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當。
D.筆畫的運用都寄托著作者的心緒,并且合乎構字的法則。
2.文中“潛存著、暗示著”的意思是( )
A.字體雖變,象形仍然是漢字的主要特點。
B.書法家寫字時,字形里仍存在象形的意境。
C.現代漢字中,象形的特點已不易辨識。
D.經過演變,漢字已成為抽象的表意符號。
3.“巨細收縱,變化無窮”的意思是( )
A.筆的品種繁多 B.制筆方式多種多樣
C.運筆方法靈活多變 D.書法作品豐富多彩
4.通觀全文,對第一段中“這種內心情感也能在中國書法里表現出來”的正確理解是( )
A.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中,書法家傾訴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B.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中,書法家披露了自己的生活態度。
C.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中,書法家表達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D.在我國的書法藝術中,書法家展現著自己的審美情感。
【《這個世界的音樂》導學案】相關文章:
放風箏音樂導學案設計03-20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