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謠和一片槐樹葉教學設計
長城謠和一片槐樹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準確認讀課文下注的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義;引導學生學習現代詩,了解其特點;朗讀詩歌,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誦讀入境,欣賞詩意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高其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詩歌的學習,體會詩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與熱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之美以及作者強烈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如何營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發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作者的資料,準備詩歌的配樂朗誦帶或錄像帶。2.了解詩歌朗誦的相關常識。
學生準備:1.預習詩歌,反復朗讀,準確認讀文中字詞。2.自選一首現代詩,作好準備,參加朗誦比賽。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師:放《長城謠》“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同學們聽到的是什么歌?歌詞歌唱了什么?(學生回答略)
長城,一個縈繞了幾個世紀的夢想,一個凝聚了萬千滄桑的奇跡,一個似乎永遠沉睡又永遠充溢著激情的建筑。在華夏兒女心中,長城早已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無論是身在祖國,還是身在異鄉,長城始終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無可替代地成為華夏兒女心中的永恒。誰說起長城,都會熱血沸騰,隔海相望,與祖國大陸同根生,血肉相連的臺灣同胞更是如此。今天,就讓我們在臺灣著名女詩人席慕蓉的《長城謠》里再次仰望歷史的蒼穹,諦聽游子的心音。
2、介紹作者
說起席慕蓉,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老師的中學時代,她曾是我們膜拜的偶像。她的詩和散文都寫得極美,下面我們先來看看作者的有關介紹。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出生于重慶,之后隨父親定居臺灣。入臺北師范藝術科、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再后來入比利時布魯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多次獲多種繪畫獎。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的故鄉,是她詩中的“刺勒川,陰山下”的那個莽莽蒼蒼的大草原。可是因為命運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不在那長大,更從未回故鄉看看。可是,作為多情的詩人,她與故鄉有著割不斷的血脈關系,故鄉是她精神的歸宿,靈魂的家園,她只有在夢中、在詩中盡情抒發自己的鄉思鄉愁。此詩就是在此種情境下寫成的。
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是她擁有大量讀者的原因。
二、以“法”引讀
1、介紹朗讀詩歌應注意的問題
節奏、重音、停頓、感情、音質、表情、動作……其中感情最重要。
2、教師范讀全詩,把握全詩的感情
3、聽讀詩歌
4、學生根據節奏劃分自由朗讀
5、提出問題: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在詩中抒發了什么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三、以“情”賞讀
1、再次朗讀,提出朗讀建議和要求,
2、學生自由朗讀。
3、設疑引導
(1)詩人抒寫自己思念祖國思念家鄉,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
(2)間接抒情要借助具體的物來寄托和抒發心中的感情,這個物就叫意象。“意”是作者表達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體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頭腦中所形成的客觀形象和主觀情趣的有機融合,也指傳達于作品中,包含著主觀思想情趣的具體形象。在這首詩里主要的意象有哪些?(長城、黃河)這首詩,最重要的意象是長城,作者為什么要使用第二人稱來寫長城?
四、以“議”品讀
1、提出品析建議
扣住感情 審視——傾訴——盼歸
2、小組選擇喜歡的一節詩歌,朗讀品味,體會詩意,看看誰最懂詩人的心。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3、品析第一節
(1)學生發言,教師引導:(重點)思考“無情”、“蹲踞”、“冷眼”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無情”的深刻含義:指面對歷史的變遷、爭戰,長城依然屹立不動,成為歷史的見證!
蹲踞:突出了長城的雄偉的姿態!
冷眼:長城冷靜地對待面對人世間的一切是非、成敗、榮辱!
作者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抒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歷盡滄桑,長城見證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我們在朗讀這一節詩的時候,應該讀得緩慢、低沉,突出長城飽經滄桑之感。
(2)學生再次朗讀
4、品析第二節
(1)學生發言,教師引導:
重點語句分析
A.為什么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不能成聲”與“不能成篇”都是作者難以抑制情感的體現。一個“總”字表現了這種情感一直縈繞著作者,“一……便”更體現情感的不可控制,而這情感不是涓涓流水在心中流淌的感覺,而是像烈焰熊熊燃燒,那么火熱,那么熾烈,由此可見作者的對民族、對民族精神的熱情贊頌。
B.“萬里的軀體”“千年的面容”指什么?
萬里的軀體”是指長城綿延萬里,“千年的面容”是說長城的歷史悠久。一個是指空間距離,一個是時間跨度,在這里,長城已不是一個“無情的建筑”,而是民族的象征,祖國的象征,長城“千年的面容”“萬里的軀體”,加上“云”“樹”“風”……共同構成一副莽莽蒼蒼的山河畫卷,那是詩人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家園,那是詩人朝思暮想的故鄉,那是詩人深深眷戀的祖國啊!詩人在這一節詩里是抒發了對長城的贊美和依戀。
(2)指導讀法,讓學生試讀。點評
5、品析第三節
回顧學過的《敕勒歌》,學生齊讀《敕勒歌》。老師不設問,緩慢地述說。
五、以“聽”背讀
1、再次朗誦品味詩感
2、學生試背這首詩歌
六、拓展延伸 欣賞席慕容的詩歌,體會詩歌風格。
欣賞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鄉愁》
【長城謠和一片槐樹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音樂《長城謠》教案07-24
《樹葉兒飄飄》的教學設計02-21
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原則11-10
一年級下《小樹謠》教學設計(通用6篇)11-29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正數和負數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8-27
《因數和倍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4-17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