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的學問》教案
《包裝的學問》教案
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第80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80頁《數學好玩》中的第三課“包裝的學問”,教材通過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長方體等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操作、探索中感受優化思想,形成數學思考,增強空間觀念和節約意識。
學習目標:
1、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的多種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2、通過解決包裝中的相關問題,體會棱、面、體三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與同伴交流,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滲透節約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是: 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的多種方法以及最節約的包裝策略。
難點是: 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能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方案。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的計算,對一些組合圖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據要求合并、分割簡單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具備初步的猜測歸納能力。但是,對于涉及一個立體圖形由什么圖形組成,特別是由文字呈現時,全班近一半學生感到困難,要借助實物操作、觀察比較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主要采用個人探究與小組學習有機結合的方法,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中心,利用任務單為學生搭建支架、明確學法,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自主學習中反饋回來的信息要適時進行引導、合理利用。
教具準備:
學具、自備長方體紙盒2-4個(餐巾紙、牛奶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包裝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外表亮麗,便于攜帶的包裝總是首先吸引我們的注意。“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淘氣要給臺灣的小朋友寄糖果,如果是一盒糖果就好說了,包裝精美、漂亮就行,可淘氣是要寄兩盒一樣的糖果,兩盒糖果要包成一包,怎樣包裝最漂亮,怎樣包裝便于攜帶,怎樣包裝最節約用紙……這些都是包裝的學問。今天我們就幫助淘氣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一下包裝中的學問。(板書:包裝的學問)
(設計意圖:以淘氣要為臺灣小朋友兩盒糖果做節日禮物該怎樣包裝引出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包裝要美觀、便攜、節約的特點。)
二、自主探究、合作發現
1、師:如果包裝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不計算粘貼處)出示糖果盒尺寸圖。也請學生拿出學具糖果盒指出長寬高(長20寬15CM高5CM)并算出盒子的表面積。(生:求出糖果盒的表面積就是我們所需的包裝紙的面積。)
2、師:那么如果要把兩盒相同的糖果盒包裝在一起,會有幾種包裝方式?(獨立操作后同桌交流)你認為哪種包裝方法最節省包裝紙?請通過計算來證實你的結論正確與否,小組合作(組長負責組織開展活動,匯總檢驗,先小組討論證明假設的方法,在一人負責一種包裝方式的計算,最后小組長安排匯報。2(接口處不計,單位:厘米)
3、學生匯報:
包裝方法一
包裝方法二
包裝方法三
4、不用列式計算,你們能很快地知道用哪一種包裝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嗎?有什么規律呢?先自己嘗試指著學具或算式說一說,再小組交流,發言,寫出結論。
結論:板書:?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越節省包裝紙。
(設計意圖:首先以完成如果包裝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來復習舊知,學生匯報簡評后引出:如果要把兩盒相同的糖果包裝在一起,會有幾種包裝方式?請同學們先自己利用學具擺一擺或畫圖嘗試,再同桌交流。在明確方案的多樣性后,追問你認為哪種包裝方法最節省包裝紙?讓學生猜想后通過計算來驗證自己的結論。小組合作完成小組活動由組長負責組織分配,匯總檢驗,安排匯報。老師關注參與學生小組活動。為了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時間及探究交流的空間,我充分開放課堂,讓學生去猜想、驗證,主動去獲取、發現、交流、總結,親歷探究活動的全過程。我將學生匯報的不同的包裝方案和計算方法都呈現出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包裝策略和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特別鼓勵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同學。接著讓學生展開深入思考,“是不是都得分別算出表面積才知道哪種方案最省紙呢?”在學生歸納、交流、發現、完善規律后。(板書: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越節省包裝紙。)
三、綜合實踐,鞏固提升
1.把3盒完全相同的糖果包裝在一起有幾種包裝方式?是怎樣包裝的?那種方式最節省包裝紙?為什么?
2.如果把4 小盒“磁帶盒”包裝成一大盒,怎樣包裝才最節約包裝紙?為什么?
3.盒糖果怎樣包裝最省紙?進一步討論三盒糖果包裝成一包的情形,與兩盒糖果的情形類似,共有三種包裝方案(類似上面的①②③),并且方案①最節省包裝紙。
師:為什么方案①最節省包裝紙?
學生總結出:要想節約包裝紙,就要盡量“減少”面積最大的面
2.如果把4 小盒“磁帶盒”包裝成一大盒,怎樣包裝才最節約包裝紙?為什么?(學生小組展開討論交流后代表發言,說結論和發現)
(設計意圖:再次分別研究3盒糖果與4個磁帶盒包裝的多種方法和最優策略‘讓學生經歷:假設—驗證—發現—總結一實踐這樣的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形成數學思考,大家在這里暢所欲言,取長補短,最后形成共知,鞏固認知。)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師:請你回顧這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
(這一環節,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使學生通過回顧學習活動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優化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體會包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選做題: a.研究自備學具:餐巾紙、牛奶盒、包成一包的包裝方案,將他們的包裝方案與我們今天研究的方法比較,說說你的發現。
b.一種紙盒牛奶長是10厘米,寬是6厘米,高4厘米,每24小盒包裝成一大盒,請設計包裝方案,說說怎樣設計包裝最省材料?至少設計兩種進行比較說明。
(設計意圖:這些題目使課堂內容得以拓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廣泛性,學生運用數學思想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就會發現在包裝中當重疊面越大且多時,表面積越小,但是在擺放的過程中,有時最大的面會發生變化,此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包裝方案及時進行調整,有時包裝還要考慮便攜、美觀的因素。在這里學生在創新設計的同時留下了數學思考,讓有余力的學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包裝的學問》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包裝袋上的標識》教案03-20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什么蟲》教案01-08
關于《勇氣》的教案03-20
飛天音樂教案10-31
《 西瓜船》教案11-17
人生多彩的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