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白玉蘭賞析報告
玉雕白玉蘭賞析報告
玉器雕琢的各種物件大家見過不少,雕琢的各類花卉現在也有銷售,但上世紀70年代的玉雕花卉作品卻不容易見到。收藏愛好者甘兆鴻就有一件從海外回流的玉雕白玉蘭,通過這件精致的玉雕,或許我們可以一窺當年創匯工藝品的面容。
自海外拍賣會回流
佛山有玉器加工之都平洲,要欣賞玉器雕件并不難,但看到這款玉雕白玉蘭,還是有點開眼界。玉蘭花以玉雕葉,以南紅瑪瑙做花,高約30厘米,共兩個花簇,外加一個小花蕾,玉雕琢成的大葉子有12片,大小不等的小葉子15片。整簇玉蘭花華麗而自然,仿佛真花般艷麗多彩。玉器鑒定家黃耀全介紹說,這簇玉雕花關鍵之處不是大,而是制作精美,每片葉子幾乎都由一個玉料雕琢而成,所以才能雕出幾乎彎成90度角的葉片。此外,每個葉片,每個花朵由手工制作而成,并且沒有裂紋,很難得。
制作葉片的材料應該是某種地方玉,其質地與岫玉類似,也具備傳統玉器的透等特點,并有獨特的光澤,在燈光下感覺和真的葉子一樣。而花蕾和花朵均由瑪瑙制成,黃耀全解釋說,在我國,瑪瑙質地以云南南紅瑪瑙為佳,其質地透徹,色澤紅潤,幾乎可以達到寶石級別,從這盆玉雕件紅紅的花蕾來看,其材料就是南紅瑪瑙,而不是色澤略微暗淡的東北瑪瑙。
“好馬配好鞍”,這盆用料考究的工藝品自然也配備了不同凡響的花盆,花盆是典型的中式景泰藍工藝,繪畫有連理枝、蓮花等中國風濃郁的紋理,盆腳和盆邊均以金漆噴繪,看起來金碧輝煌,單單這個花盆就是一件上乘的收藏工藝品。
說起這件精致的藝術品,甘兆鴻說不久前收自香港的一位大收藏家。不過他透露這件藝術品也是香港那位收藏家從歐洲的某場拍賣會上拍到的,原本拍賣的目標不是這簇玉雕花,遇到這件拍品也算是緣分,看到是國內的產品,就拍回來了。由于國外玉器的價格本來就不是很高,所以拍賣的價格不是特別貴,后來幾經輾轉,傳到甘兆鴻手里。
外貿創匯工藝品制作精湛
據黃耀全介紹,鑒定這件藝術品時也犯過難,因為比較少見真身,對其來源并不十分清楚,后來一些老一輩的收藏家介紹說,這物件曾在上世紀70年代的廣交會上偶然看到過,在當時人均收入僅僅十幾元的時代,這件藝術品要賣到200多美元,價值不菲。
據記者了解,這種仿造故宮陳列藝術品的玉雕件多生產于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是我國當年重要的外貿創匯工藝品,選用的材料上乘,手工精湛。雖然流傳的時間不算久遠,但目前市價也在10萬-12萬元人民幣。此外黃耀全還提到,如此大件的葉片、花瓣需要體積很大的原料雕刻,而現在南紅瑪瑙的資源枯竭,手指大小就可以當做收藏精品,也令這件藝術品更顯難得。
【玉雕白玉蘭賞析報告】相關文章:
《月夜》杜甫賞析09-27
《馬說》韓愈賞析06-29
《敬業與樂業》梁啟超賞析09-25
《方山子傳》蘇軾賞析10-15
《石壕吏》杜甫賞析03-21
《夏感》梁衡賞析06-21
《雨巷》戴望舒原文與賞析04-24
《最后一片葉子》歐亨利賞析05-14
語文《桃花源記》陶淵明賞析01-31
中國戲曲藝術賞析課后感想(精選8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