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語文教案
《神的一滴》語文教案
一、前期分析
本文的作者梭羅曾在瓦爾登湖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寫成了一本“超凡入圣”的《瓦爾登湖》,《神的一滴》就是這本書的一部分。梭羅以他特有的視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爾登湖,可進可親,可目可人;然而,作者離開之后,砍伐、工業及冰藏商人的貪欲,給美麗的瓦爾登湖帶來了不幸。不過,瓦爾登湖并不因此消亡,她倔強地生長著,讓作者讀出了她的莊嚴與純潔,給作者的精神帶來了快樂,靈魂得到了凈化。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優美與深刻的文字,編者才把它安排在蘇教版必修1中“像山那樣思考”專題的“湖山沉思”板塊中。學習本文,對于本專題目標的達成,具有諸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知人論世,進一步理解作者對自然深厚的感情和對宇宙人生深刻的思索,激發學生閱讀整部作品以及相類作家作品的興趣,希冀得到持久的自然與生命的教育。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首先他們被沉重的升學考試纏繞著,失去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其次,有一些孩子逐漸地淡漠了與自然的關系,另一些孩子很渴望走入自然的懷抱,但是,由于學習的緊張與壓力,以及對于自然美的捕捉與感悟能力的退化,他們不懂得欣賞大自然,學習本文正是通過語言的魅力讓他們理解作者對自然深厚的感情和對宇宙人生深刻的思索,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整部作品以及相類作家作品的興趣;最后,本文可以讓學生聯想到歸園田居、構想世外桃源的陶淵明和那個沒有更多奢求、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因此在教學的環節設計上,可以就此進行拓展延伸,認知—發現說認為學生這一時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于“認知的內驅動力”和“自我提高驅動力”,在課堂中應該結合這樣的心理進行點撥、提問等引導,力求達到“激趣”和“激疑”的效果,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批判的精神和比較的研究方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分析本文文脈,對本文寫景手法的分析。
2、體會文章質樸本色的語言風格。
3、思考領悟作者給予我們的啟迪: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找到靈魂安寧的歸宿。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散文的關鍵句,把握文脈,從而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提問點撥下整理文脈
(2)通過討論加深文章感悟
(3)在朗讀中體驗文章的語言風格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知人論世,進一步理解作者對自然深厚的感情和對宇宙人生深刻的思索。
(2)在思考與討論中,激發學生閱讀整部作品以及相類作家作品的興趣,希冀得到持久的自然與生命的教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按六人一組給學生分好組
五、教學方法
通過自由朗讀、獨立思考、問題探究、小組討論、對比閱讀等過程,學生學會運用誦讀法、比較法、圈點法、摘錄法、討論法等學習方法研習文。
【《神的一滴》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
趣味語文活動課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