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乘法》教學設計
《4的乘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22~p2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青蛙腿數的情景,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在理解這些算式意義的基礎上編出4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口訣的意義,體會利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更簡便。
2、通過交換,知道兩個乘法算式與一句口訣的對應關系。
3、探索發現4的乘法特點和規律,在進行4的乘法計算過程中,熟記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理解4的乘法意義,會利用4的乘法口訣正確的進行有關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
身穿綠衣賞,唱歌呱呱呱,能捉害蟲保莊家,我們大家愛護它。
[從猜謎語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青蛙腿數,直接引出新知。]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師生合作完成4的乘法口訣前三句。
(1)教師指導學生探究一只青蛙4條腿,表示幾個幾,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據算式編出口訣。(板書)
(2)學生自主思考兩只青蛙8條腿,表示幾個幾,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據算式編寫乘法口訣。
(3)三只青蛙12條腿又表示幾個幾?寫出乘法算式?并編出口訣。
2、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1)學生小組合作完成4只、5只一直到9只青蛙的表格。
(2)學生匯報。
問:編口訣的注意點?
3、師:我們讀一讀這些乘法算式,邊讀邊思考,這些算式里有些是什么小秘密?
為什么積一個比一個大4?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本領“4的乘法”。
(出示標題)
4、背誦口訣。
問:你覺得哪句口訣最難記,如何記?
5、對口令。
師生對口令,同桌之間對口令。
[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僅找到解題的方法、策略,更培養學生思維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的協調能力。] 三、針對練習,鞏固新知。
1、口算。
5×4=3×4=0×4=4×6=7×4=8×4=4×2=4×9=4×8=
引出交換。
2、出示P23題4(計算)。
3×2=6×2=7×2=3×4=6×4=7×4=
問:你發現算式什么小秘密?
小結: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加倍,積也會加倍。
3、出示P23(應用題)。
(1)5輛小車,每輛小車安裝4個輪子,一共需要安裝多少個輪子?
(2)1臺電風扇有4片風葉,4臺電扇共有多少片楓葉?
(3)一輛小汽車可乘4人,一輛面包車可乘的人數是一輛小汽車的2倍,一輛面包車可乘多少人?
問:你是怎么想的?口訣是什么?
4、出示P23題5。
3×4=20=()×44×4+2=6×4=20=()×58×4-5=9×4=8=2×()3+4×7=
請學生計算,邊算邊想,這些題目有什么小秘密?
小結:3個4加6個4會等于9個4。在乘法跟加法在一起時,我們要先算乘后算加減。
[用數學語言來闡述問題,讓學生在一系列設置適宜的問題中體驗到數學思維的樂趣,并在對數學問題的獨立分析與建模中促進創造性思維。] 四、師生交流,共同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運用學過的知識,自己編出了4的乘法口訣,真了不起。
[通過小結交流,再一次復習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時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方法---知識的遷移。]
【《4的乘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2-23
《乘法運算定律》的課堂教學設計02-16
有理數的乘法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29
《2、3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02-26
數學《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02-02
不進位乘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21
《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教學反思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