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大班語言教學反思
《造字》大班語言教學反思
隨著人們對早期教育的不斷重視,大班幼兒對文字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和需要,不少幼兒在家中都進行了識字活動。到底中國的文字是怎么產生的?最早的文字是怎么樣的呢?這些問題都時常出現在孩子的腦海里。因此,開展這個教學活動,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漢字的產生,是符合幼兒的需要與興趣的。
這個活動的重難點是引導幼兒了解漢字的由來,激發對漢字的探索興趣,因此,活動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個環節中教師重點通過教學掛圖及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倉頡造字的過程;鼓勵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以“字的配對”游戲,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畫和象形文字及漢字及形狀上的異同,激發幼兒對象形文字的興趣,為進一步探索漢字的發展與演變奠定基礎。
這一活動通過故事欣賞,是幼兒初步了解了漢字的由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目的。為以后的教學活動積累了經驗。
【《造字》大班語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大班數學教學反思03-19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反思03-19
大班《做燈籠》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14
大班語言教學設計《下雨啦》(通用13篇)06-20
《我媽媽》大班語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11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