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母雞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講了很多研討課,說實話每次都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很少敢講,因為老是有個想法:第一課時有什么好講的?無非就是帶領著孩子們讀讀書,認認字!講不出什么味道的!但是每次欣賞國家級優質課,每次都是第一課時,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就很想挑戰一下,看看第一課時自己到底能不能上下來?這次終于有了機會,我選擇了《母雞》這一課。講什么呢?無非就是采用合適、合理的方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把字寫得正確規范。
在《課標》上的有四個要求: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4、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怎樣達到這個要求呢?吃準《課標》所要求的目標,在朗讀中夯實基礎,在夯實基礎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便成了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夯實基礎。
夯實基礎,說著容易,做著實在太難!在設計這課時,我選用挑戰的方式,讓學生先挑戰句子,在讀段落的過程中認識新詞語,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認識詞語,在把詞語讀正確后再反過來讀句子,句子自然就正確流利了。什么樣的詞語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呢?
1、新學比較難讀的詞語。
課文中有很多生詞,許多是大部分同學很容易讀對的,這部分詞語的處理方法是:領讀、對讀、引讀,再次加深孩子們的印象;還有一部分是很多同學不太注意都容易讀錯的:如本文中的“田壩”、“凄慘”、“一聲也不哼”等,這部分詞語,一般采用抽讀的方式了解學生情況,結合學生情況采用“小老師教讀”、“師范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反復加深學生印象。
2、多音字。
本文中的多音字比較多,而且有幾個學生很容易讀錯。如:“結起個小疙瘩”的“結”到底是二聲還是一聲?“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和“得一點溫暖”中兩個“得”的讀法一樣嗎?等等,這些讀不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只能是一句空話。
3、兒化音。
老舍先生的文章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就是京味兒很濃,兒化音特別多,如:“挺著身兒”、“挺著脖兒”、“一只鳥兒”等等,每個詞語的讀法都不一樣。介于地域特點,河南人的兒化音往往讀不準,這些不讀好,句子也不可能讀得正確流利。
4、輕聲。
輕聲往往是一些孩子讀書的難點,如:本文中“疙瘩”等。
5、舌面音。
舌面音是河南人比較容易讀錯的的一種詞語,好多人把它讀成了舌尖音,所以很有必要在課堂上結合學生朗讀情況進行有效指導。
其實,第一課時可以選取的詞語突破點有很多,關鍵是教師自己要首先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在反復朗讀中尋找學生發音的難點、易錯點,做好預設,才能處變不驚。讀好詞語是讀好句子的基礎,只有讀好詞語,學生句子才能讀得正確流利,真正完成課標要求,為第二課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6、生字教學。
生字教學是一開始就出現還是放到后邊處理,哪種方法好,說法不一。但是,我們都知道,越到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越會分散,所以把生字放到最后讓學生去識記、去規范效果應該更好,再加上在讀課文、讀詞語時學生反復接觸到生字,對生字已經有了感性認識,最后再學應該效果不錯,這也是愛紅胡老師的不傳秘寶。
二、指導學習。
語文教學要從引導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那對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很不利的。那第一課時教給學生那些學習方法呢?
1、特殊詞語的朗讀方法。
兒化音讀法本文中有三種,我們就教他們三種:當韻尾是i和n時,當韻尾是o時,當約定俗成時,該怎樣讀?舌面音、輕聲讀法該怎樣讀?如果這堂課我教給了他們,那么至少有一般的學生在下次遇到類似音的時候不會讀錯,多有意義的一件事!
2、查字典的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滲透的是根據意思選擇多音字的正確讀音這一方法。到五年級了學生不帶字典,或者根本不會用字典,確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長句子讀法、長段落如何讀正確流利。
學生應該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老師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跟隨學生,讓他們學會了長句子讀法、長段落讀法,學生在朗讀別的文章時,就會加快閱讀的速度。
4、學會傾聽。
“如果,這個同學讀得正確流利,我們就把掌聲送給他。”這是本節課我在有意無意地教給學生學會傾聽。總聽老師們反映,學生上課不知道聽,不會聽,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把注意力放在了舉手發言的幾個同學身上,請他同學就會產生“有我沒我一個樣”的心理,就放棄了傾聽,放棄了思考。所以讓學生學會傾聽非常重要。
5、需要加強的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發現了許多學生不會學習:如不知道如何自主學習,布置自學任務后,跟沒事人一樣,扯著唱腔瞎讀一通;不會思考,不會評價,不會發言等等等,學生基本的素養都沒了,我們的教學還有什么意思?
總之,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不能只著眼于眼前,為學生長久考慮才是真正為學生著想,讓所有孩子都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應該成為我們所有老師的追求。
三、需要加強的地方。
在本節課中自己也有敗筆之處,主要表現在:
1、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這一目標沒有完成。
由于上課前突然停電,臨時改變了教學內容,后邊這點教學過程也是上午和張校長交流了之后臨時加上去的,當然這都是客觀問題。主觀上還是自己沒有加強學生識字意識,所以,最后書寫生字時,學生大部分沒有寫得規范,也沒有實實在在地加以引導,后邊抄寫段落練習也沒有實實在在落實,有點走形式,可謂是敗筆之一。應該實實在在地找一些寫得好的和差一點的,通過方法指導,引導學生真正把字寫好。
2、評價語還過于單調。
整堂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自己對學生的評價還有重復、不合適地方。今后這方面能力還要加強,課堂機智還要繼續鍛煉。
3、學生整體發言度有點低。
一堂課下來,幾個學習好的學生的發言充斥了課堂,自己也沒有很好把我課堂,影響了其他學生尤其是差生的整體發言。
4、教學設計還不夠簡潔。
這次又犯老毛病了,教學設計太過繁瑣,許多地方都有重復的現象,以至于到最后環節有些走過場。如何簡化自己的教學但又不失精彩,這是以后自己要思考的地方。
一堂好的課應該怎樣呢?我一直在追求,但在追求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困惑、許多失敗、許多曲折,這堂課也一樣,有很多缺點,只是自己思考過程一點展現,許多地方不一定對還需斟酌、斟酌、再斟酌,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希望通過拋出我這塊磚來引出更多的玉來,謝謝大家!
【母雞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及評價03-01
《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精選03-13
第一單元種子教學反思03-19
《桂花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2篇)10-15
數學第一輪的復習教學反思(精選10篇)08-28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