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實用文檔>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時間:2025-02-11 15:54:46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導學案是指引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路線圖,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具有“導讀、導思、導做”的功能。下面是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歡迎參考!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過程。

  (2)區別雜交、自交,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等成對概念,以及相對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

  (3)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對生物的遺傳現象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必修1 《分子與細胞》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遺傳學的分子基礎。但是學生還沒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因此,缺乏遺傳的細胞學基礎。這種知識結構反而有利于學生從孟德爾的角度出發,創造性的分析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1、知識目標:

  (1)概述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過程。

  (2)區別雜交、自交,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等成對概念,以及相對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

  (3)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

  1、豌豆適合做遺傳學材料的優點。

  2、人工異花傳粉的過程。

  3、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過程。

  學時難點

  1、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

  2、體驗孟德爾實驗的科學方法。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景,設疑引入

  提問:雙親均是雙眼皮,為什么后代會出現單眼皮?當雙親均是單眼皮時,為什么后代只有單眼皮,而沒有出現雙眼皮?生物性狀的遺傳有沒有規律呢?

  學生討論(略),分組回答。

  眼瞼性狀是學生非常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討論這一性狀的遺傳既激發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自然地引入新課。教師對討論結果不做過多的評價,只是引導學生能認真思索、,積極探討,投入學習狀態即可。

  活動2【講授】(二)走近孟德爾

  請幾組同學對課前收集的有關孟德爾的生平事跡做簡要的介紹,讓學生走近“遺傳學之父”這一科學偉人。教師適時的補充,最后做以總結,強調孟德爾刻苦鉆研和堅持不懈的科學研究精神。

  ▲“孟德爾的生平事跡的介紹”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學生容易接受,學生會對孟德爾會產生欽佩和感動。通過這一過程能較好的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

  活動3【講授】(三)孟德爾雜交實驗材料選擇的成功原因

  1.豌豆的花

  教師出示豌豆花的結構圖,請資料查閱小組學生描述豌豆花的特點解釋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純種的原因。

  此時教師介紹兩性花、單性花、自花傳粉、異花傳粉、性狀和相對性狀等相關概念。并引導學生分析人工異花傳粉時要注意哪些事項(母本適時去雄,授于父本的花粉后還要套袋)。

  2.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

  教師講述豌豆具有穩定遺傳的、易于區分的七對性狀。如豌豆莖的高度有懸殊的差異。通過觀察很容易區分,進行數據統計。并通過相關習題訓練使學生構建相對性狀的概念。

  這一部分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為學生闡明“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做鋪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活動4【講授】(四)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分步驟展示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的雜交實驗過程,步步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現象并參與實驗的設計。

  具體如下:

  [師]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純種,若不進行人為異花傳粉對它的遺傳研究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孟德爾用高莖豌豆做母本,矮莖豌豆做父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F1(子一代)的莖高度的性狀可能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兩種觀點:①不高不矮,介于親本之間的.性狀;②高莖的和矮莖的都有。

  絕大多數支持“F1表現出介于兩個親本高度之間的性狀”這一觀點。

  [師]提出當時科學界普遍認同的“融合遺傳”觀點。以紅藍墨水混合為例說明。那么是否會出現大家所預料的結果呢?出示雜交結果:F1全部都是高莖豌豆!看來并沒有相互融合!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而沒有矮莖呢?

  [學生討論]可能是母本是高莖的原因,母本的信息干擾了父本的信息,所以子一代只表現出母本的性狀。

  [師]是這樣嗎?怎么去證實呢?

  [生]母本和父本換一下進行雜交。

  [師]將矮莖豌豆做母本,高莖豌豆做父本進行雜交,但是F1仍然統統是高莖豌豆。看來和誰做母本誰做父本無關。介紹正交與反交的概念。

  那么親本矮莖的遺傳物質又沒有傳給子一代,也就是說子一代中有沒有控制矮的遺傳物質呢?

  [生]矮莖的遺傳物質應該傳下來了。

  [師]既然傳下來了!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莖?

  [生]高和矮的遺傳物質都傳下來了!當兩者遇到一起時高的作用強一些,表現出來了!

  [師]如何證實F1中有矮的遺傳物質呢?

  [學生討論]兩種方案:①用F1和矮莖豌豆雜交,看后代是否出現矮莖豌豆

  ②讓F1之間雜交,看后代是否出現矮莖豌豆

  [師生互動,共同討論] 方案①后代若出現矮莖豌豆,可能是矮的親本傳下來的!要證實F1中是否有矮的遺傳物質就因該只用F1作實驗!

  [師]展示孟德爾的F1自交實驗和結果。子二代F2出現了矮莖!

  [師生互動]共同建構隱性性狀、顯性性狀和性狀分離等概念。

  [師]孟德爾不僅研究F2的性狀還對不同性狀的數量進行統計。子二代出現了3:1性狀分離比是偶然的嗎?怎么得知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的現象?實驗個體的數量有什么要求?

  [生]把其他六對性狀做相同實驗!

  [師]展示結果實驗!那么是什么導致遺傳性狀在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離呢?

  活動5【活動】課堂小結

  一、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

  2、豌豆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

  二、人工異花傳粉的過程:去雄—>套袋—>傳粉—>套袋

  三、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結果:F1全為顯性性狀,F2既有顯性性狀又有隱性性狀,且性狀分離比為3: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2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 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

  (2) 說出基因型、表現型和等位基因的含義。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

  3.能力方面

  (1) 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及雜交實驗分析圖解。

  (2) 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及其圖解。

  (3) 運用數學統計方法和遺傳學原理解釋或預測一些遺傳現象。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闡明自由組合定律。

  (2)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學難點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三 、教學方法

  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師生互動法及講授法等。

  四、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已經學習“假說——演繹法”的基礎上,本節課采用“假說——演繹法”的思路來學習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在兩對相對性狀遺傳的探索過程中設置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分析,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結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科學方法教育。大致思路如下:

  復習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與“假說——演繹法”。

  觀察和分析豌豆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提出假說: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難點)。

  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

  歸納綜合、總結規律:自由組合定律。

  討論、分析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從中學習科學實驗方法與得到啟示。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踏實掌握基本概念。

  五、 教學過程

  1、導入:復習法

  P: 高莖 X 矮莖

  F1: 高莖

  F2: 高莖 矮莖

  787 277

  3 : 1

  回顧孟德爾揭示分離定律所采取的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的一般步驟。

  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述:今天要學習的自由組合定律仍是按照這一方法來揭示的。

  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一)實驗現象

  1、P雜交:黃色、圓粒 X 綠色、皺粒

  F1: 黃色、圓粒

  〖問〗F1代的性狀表現是什么?據此可以判斷哪兩個性狀是顯性性狀?

  2、F1自交: 黃色、圓粒

  F2:黃色圓粒 、綠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皺粒

  315 108 102 32

  ( ≈ 9 ∶ 3 ∶ 3 ∶ 1 )

  〖問〗F1自交,F2代出現了幾種性狀表現?比例是多少?與親代有什么不同?

  F2代中兩種新性狀(重組性狀)組合類型與親本性狀有什么關系?

  (二)數據分析

  〖問〗如果就每一對相對性狀單獨分析,即黃∶綠和圓∶皺分別是多少?這說明了什么?

  1、分析每對性狀的F2:

  ①粒色:黃/綠 =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圓/皺 =315+108 / 101+32 ≈ 3∶1

  2、結論:1)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仍遵循分離定律;

  2)兩對相對性狀遺傳時,遺傳因子互不干擾。

  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初步了解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結合投影和板圖闡明孟德爾假說的內涵。

  重點講解不同對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用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都要彼此分離,不同對遺傳因子之間的自由組合。

  1、雜交:純黃、圓 X 綠、皺

  P基因型(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 (黃色、圓粒)

  2、F1自交

  F1配子: ♂/♀ YR yR Yr yr

  F2: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師生共同討論、結合多媒體投影課件分析交叉法、分支法、棋盤法與乘法定理:

  1、 4種性狀表現類型:黃圓(9/16)、綠圓(3/16)、黃皺(3/16)、綠皺(1/16)。其中綠圓和黃皺是重組出的新的性狀表現類型,占6/16。

  2、9種遺傳因子組合類型:YYRR(1/16)、YYRr(2/16) 、YYrr(1/16)、YyRR(2/16)、YyRr(4/16)、Yyrr(2/16)、yyRR(1/16)、yyRr(2/16)、yyrr(1/16)。

  3、純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棋盤的一條對角線上,每種各占1/16,共占4/16;雙雜合子即兩對遺傳因子均雜合的雜合子(YyRr)位于棋盤的另一條對角線上,共占4/16;單雜合子即只有一對遺傳因子雜合的雜合子(YYRr、YyRR、Yyrr、yyRr)以純合子對角線為軸在棋盤上呈對稱分布,每種各占2/16,共占8/16。

  〖教師精講〗利用分離定律結合數學概率來分析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并且帶著學生一起運用乘法原理進行計算:

  黃色圓粒:3/4×3/4=9/16 黃色皺粒:3/4×3/4=9/16

  綠色圓粒:3/4×3/4=9/16 綠色皺粒:3/4×3/4=9/16

  YyRr:1/2×1/2=1/4 yyrr:1/4×1/4=1/16

  〖練〗用上述方法驗證F2代中其他幾種遺傳因子組合類型的概率。

  三、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

  〖引導〗按照孟德爾的假設測交后代的性狀類型及比例如何?

  親本: 黃圓 X 綠皺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1/4) (1/4)(1/4) (1/4) 100%

  YyRr yyRr Yyrr yyrr

  1/4 1/4 1/4 1/4

  黃圓 綠圓 黃皺 綠皺

  1 1 1 1

  〖講述〗據演繹推理可預測測交后代有4種性狀類型且比例為1∶1∶1∶1。那實際上是否如此呢?課件展示孟德爾所做測交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測交實驗結果與預測結果是否相同?這一結果說明了什么?

  四、自由組合定律(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自由組合定律。

  并回顧分離定律,說明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

  五、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

  〖分小組討論交流〗孟德爾的成功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結合課本P11“思考與討論”中的幾個問題,分組進行討論。

  〖總結〗

  1、選材準確——自花傳粉中閉花傳粉的自然純種豌豆;

  ①人工傳粉雜交后可避免外來花粉干擾,結果可靠

  ②豌豆有多對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高-矮與圓粒-皺粒等)

  2、研究方法恰當:先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遺傳研究,再多對;并且設計測交實驗進行驗證;

  3、利用統計學進行分析;

  4、科學的設計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

  5、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對科學的熱愛,嚴謹的科學態度,勤于實踐以及敢于向傳統挑戰。

  六、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

  講述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基因、等位基因的概念。

  七、布置作業

  課本P1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A: 知道)。

  (2)兩對相對性狀與兩對等位基因的關系(B: 識記)。

  (3)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F2中的性狀分離比例(B: 識記)。

  (4)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C: 理解)。

  (5)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配子形成與減數分裂的聯系,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及有關習題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自由組合定律解遺傳題的技能、技巧。

  二、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1)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3)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2.實施方案

  (1)結合減數分裂過程精講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及實質。

  (2)使用掛圖、投影、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

  (3)使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

  三、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突破策略

  (1)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的'體現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導致性狀的自由組合。

  (2)應用概率知識讓學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隨機組合,從而出現性狀比例9∶3∶3∶1。

  四、教具準備:

  1.豌豆雜交試驗掛圖;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五、學法指導

  本節內容與前面知識聯系非常密切,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邊復習回憶所學內容,如減數分裂、生殖、發育、基因及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邊理解掌握孟德爾雜交試驗現象及解釋、測交驗證、本質等,最終理解外在現象和內在本質相統-的觀點,同時也為以后學習"生物的變異"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4

  1設計思想:

  1.1《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重視生物科學史的學習”,因為“學習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經歷了“提出問題——構建假說——驗證假說——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一般過程,運用了“假說——演繹”這一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很好的生物科學史材料。

  1.2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內容分析

  2.1教材內容及地位:“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內容是基因分離定律的發現過程,是按孟德爾“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歸納綜合、總結規律”的科學研究過程為線索編寫的,能讓學生親自踏著孟德爾的足跡,親自經歷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的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

  2.2教學重、難點:

  2.2.1教學重點:讓學生像孟德爾一樣嘗試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2.2.2教學難點:嘗試對分離現象進行解釋,提出假說;設計測交實驗驗證假說。

  3教學目標:

  3.1知識目標:

  3.1.1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

  3.1.2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3.2能力目標:

  3.2.1通過學習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

  3.2.2嘗試像科學家那樣解釋和推理,并對分離現象作出解釋;

  3.2.3通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通過假說演繹法的科學方法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3.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認同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勇于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生物的遺傳現象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遺傳學的分子基礎,但是學生缺乏遺傳細胞學基礎,即學生還沒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這反而有利于學生能從孟德爾的角度出發,創造性的分析解決問題。

  5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

  活動設計

  意圖

  交流調查結果,嘗試解釋某一性狀的遺傳

  引入:學生交流單雙眼皮遺傳的調查結果,并用表格進行歸納與統計:

  父母子女

  單眼皮×雙眼皮有的單眼皮,有的雙眼皮

  單眼皮×單眼皮全部為單眼皮

  雙眼皮×雙眼皮有的單眼皮,有的雙眼皮

  設疑:嘗試解釋單眼皮×雙眼皮→單眼皮?

  引導:主要的問題是:

  1、單雙眼皮是由什么控制的呢?(根據已有的生物學知識知道是遺傳物質控制的)

  2、母親細胞內控制眼皮的遺傳物質怎樣存在?(從數量上分析,1個,2個或是若干個)

  3、母親的控制眼皮的遺傳物質如何傳給孩子呢?

  4、父親有給孩子控制眼皮的遺傳物質嗎,如果有,父親給的遺傳物質遇到母親給的遺傳物質會發生什么呢?(保持完整,還是互相融合?)

  要解釋這些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科學的實驗。

  從人類對遺傳的探索從19世紀開始至今,已經能完美解釋這些問題,其中孟德爾在解釋這些問題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今天就來一起沿著孟德爾的足跡,看看他是如何開展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課前調查:人類單雙眼皮的遺傳

  嘗試解釋遺傳現象。

  隱性滲透“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培養學生運用歸納與統計的科學方法。

  通過學生嘗試解釋遺傳現象,

  還原孟德爾當時的研究場景。

  介紹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過程

  孟德爾開展實驗,選擇了豌豆作為實驗材料。豌豆有很多相對性狀,如,莖的高度有高莖和矮莖,(呈現豌豆7對相對性狀的圖)。孟德爾將高莖和矮莖進行雜交,無論誰做母本,或父本,子一代都是高莖,并且高度和親本的高莖一樣高,一點也沒變矮。他繼續將F1進行自交,發現子二代出現了高莖和矮莖,矮莖和親本一樣的矮,一點也沒變高。

  將矮莖稱為隱性性狀,高莖稱為顯性性狀,F1自交后代出現高莖和矮莖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

  孟德爾的實驗到此,并沒有讓感到意外,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一位科學家發現了性狀分離的現象,但是孟德爾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做了一件與眾不同的事情,那就是他收集了F2代植株共一千多株,其中高莖的787株,矮莖277株,其比例為2.84:1,孟德爾用他數學統計學知識,確定數量越大,其比例就越接近3:1.3:1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呢?孟德爾繼續其它6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結合板圖,觀察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過程。

  傾聽

  感受孟德爾是一個勤奮、具有創新精神的人。簡單介紹豌豆,豌豆的其它特征到第二課時再討論,這樣能保證學生探究思維的連貫性;并且這樣處理,并不影響學生對雜交實驗的理解。

  還原孟德爾的實驗過程,讓學生理解孟德爾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

  滲透科學品質、科學精神教育

  嘗試解釋3:1的性狀分離比

  設疑:如何解釋3:1的性狀分離比呢?

  講述:在當時,關于遺傳物質在細胞的存在以及如何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有很多科學家對遺傳現象問題做出一些解釋,其中以達爾文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提出“多重微粒”觀點:每個細胞對應某一種性狀存在無數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每一遺傳物質的許多復制物可能同時傳遞給生殖細胞。例如:母親是單眼皮,父親是雙眼皮,母親產生的卵細胞中含有很多個單眼皮遺傳物質,父親產生的精子中也含有很多個雙眼皮遺傳物質,那最終子代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由數量決定,誰提供的多就像誰,而數量是隨機的。

  關于雙親的遺傳物質在子代細胞中如何存在這一問題,當時有一種“融合遺傳”觀點:由父本和母本提供的遺傳物質在子代細胞中完全融合。使子代表現出介于雙親之間的性狀。例如:雙親中一方直發,一方是卷發,那么孩子頭發就是中等程度的卷曲。

  設疑:用“多重微粒”觀點和“融合遺傳”觀點能對孟德爾的實驗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嗎?

  (“多重微粒”觀點:不能解釋,如果按多重微粒觀點遺傳,子代不可能出現一定的比例。“融合遺傳”:按融合觀點,子一代的高度應該是介于高莖和矮莖之間,且子二代的不可能得到矮莖和親本一樣的矮。)

  設疑:嘗試解釋3:1的性狀分離比?

  1、性狀由遺傳因子控制,遺傳因子是獨立的。控制顯性性狀的為顯性因子(D),控制隱性性狀的為隱性因子(d)

  2、體細胞中應該有幾個遺傳因子?(1個,2個,3個,4個)

  3、生殖細胞中幾個?(1個)

  4、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以上四點就是孟德爾的假說的主要內容。:孟德爾提出的假說在當時的背景下是一種超越時代的設想。傾聽,理解孟德爾當時的研究背景,當時人們對遺傳問題的主流觀點;

  思考、討論、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

  告訴學生當時的主流觀點,利于學生從孟德爾角度出發,分析問題。

  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降低思維難度,突破難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發散性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滲透孟德爾大膽創新的精神

  高三生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設計測交實驗高三生物教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驗證假說

  設疑: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呢?

  實驗目的:驗證假說是否成立?

  實驗原理:關鍵證明成對(Dd)的遺傳因子分離,產生了兩種配子(D和d);遺傳因子看不見,摸不著,只能從子代性狀及比例分析分析配子的類型及比例。

  實驗材料:F1高莖(Dd)和矮莖(dd)

  結果預測:

  (這是利用假說進行演繹的過程)

  實驗結果:高莖30株,矮莖34株,比例接近1:1

  實驗結論:假說是成立的。

  這種雜交方法后來稱為測交,是孟德爾首創的,它非常完美的證明了假說是成立的,從此,測交成為非常經典的遺傳學實驗。思考與討論,

  嘗試寫出演繹推理的遺傳圖解。

  對假說的驗證是難點,設計成實驗教學形式進行逐步引導、啟發,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滲透科學精神教育:創新精神

  總結 總結:孟德爾在通過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分析后,大膽的提出假說,并設計了測交實驗對假說進行

  驗證,這種科學研究方法稱為假說演繹法。

  通過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及其解釋,后人把它歸納為孟德爾第一定律:

  課后思考:1.孟德爾為什么選擇豌豆?

  2.孟德爾為什么能成功?

  3為什么是孟德爾打開了“遺傳學的大門”?

  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作為第二課時的主要討論題。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相關文章:

《回聲》導學案05-24

《荷花》導學案05-10

《觀潮》導學案10-16

《假如》_導學案08-09

《陽光》導學案08-30

孔乙己導學案08-07

《口技》導學案09-10

《石榴》導學案10-16

《封鎖》導學案06-20

用戶協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丝网站 | 久青草视频免费视频播放线路1 | 国模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 97福利视频导航欧美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 日日日日干 | 午夜影院a级片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免费网站 | 婷婷在线成人免费观看搜索 |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 最新午夜宅男 |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网站www | 91av成年影院在线播放 | 欧美色图综合 | 狼伊千合综网中文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 波多野结衣在线资源 | 五月天丁香婷婷开心激情五月 |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秋霞影视 | 久 在线播放 |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 | 免费黄色a视频 | 甜性涩爱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在线中文字幕网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 波多野结衣视频在线 |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不卡视频 | 欧美性video高清精品 | 九九九精品视频 | 一级黄色片免费播放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在线不卡日韩 | 中国男女全黄大片一级 | 亚洲另类图| 色婷婷婷丁香亚洲综合不卡 | 天堂网404在线资源 天天爱天天操 |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導學案是指引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路線圖,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具有“導讀、導思、導做”的功能。下面是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歡迎參考!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過程。

  (2)區別雜交、自交,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等成對概念,以及相對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

  (3)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對生物的遺傳現象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必修1 《分子與細胞》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遺傳學的分子基礎。但是學生還沒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因此,缺乏遺傳的細胞學基礎。這種知識結構反而有利于學生從孟德爾的角度出發,創造性的分析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1、知識目標:

  (1)概述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過程。

  (2)區別雜交、自交,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等成對概念,以及相對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

  (3)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

  1、豌豆適合做遺傳學材料的優點。

  2、人工異花傳粉的過程。

  3、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過程。

  學時難點

  1、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

  2、體驗孟德爾實驗的科學方法。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創設情景,設疑引入

  提問:雙親均是雙眼皮,為什么后代會出現單眼皮?當雙親均是單眼皮時,為什么后代只有單眼皮,而沒有出現雙眼皮?生物性狀的遺傳有沒有規律呢?

  學生討論(略),分組回答。

  眼瞼性狀是學生非常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討論這一性狀的遺傳既激發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自然地引入新課。教師對討論結果不做過多的評價,只是引導學生能認真思索、,積極探討,投入學習狀態即可。

  活動2【講授】(二)走近孟德爾

  請幾組同學對課前收集的有關孟德爾的生平事跡做簡要的介紹,讓學生走近“遺傳學之父”這一科學偉人。教師適時的補充,最后做以總結,強調孟德爾刻苦鉆研和堅持不懈的科學研究精神。

  ▲“孟德爾的生平事跡的介紹”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學生容易接受,學生會對孟德爾會產生欽佩和感動。通過這一過程能較好的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

  活動3【講授】(三)孟德爾雜交實驗材料選擇的成功原因

  1.豌豆的花

  教師出示豌豆花的結構圖,請資料查閱小組學生描述豌豆花的特點解釋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純種的原因。

  此時教師介紹兩性花、單性花、自花傳粉、異花傳粉、性狀和相對性狀等相關概念。并引導學生分析人工異花傳粉時要注意哪些事項(母本適時去雄,授于父本的花粉后還要套袋)。

  2.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

  教師講述豌豆具有穩定遺傳的、易于區分的七對性狀。如豌豆莖的高度有懸殊的差異。通過觀察很容易區分,進行數據統計。并通過相關習題訓練使學生構建相對性狀的概念。

  這一部分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為學生闡明“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做鋪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活動4【講授】(四)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分步驟展示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的雜交實驗過程,步步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現象并參與實驗的設計。

  具體如下:

  [師]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純種,若不進行人為異花傳粉對它的遺傳研究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孟德爾用高莖豌豆做母本,矮莖豌豆做父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F1(子一代)的莖高度的性狀可能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兩種觀點:①不高不矮,介于親本之間的.性狀;②高莖的和矮莖的都有。

  絕大多數支持“F1表現出介于兩個親本高度之間的性狀”這一觀點。

  [師]提出當時科學界普遍認同的“融合遺傳”觀點。以紅藍墨水混合為例說明。那么是否會出現大家所預料的結果呢?出示雜交結果:F1全部都是高莖豌豆!看來并沒有相互融合!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而沒有矮莖呢?

  [學生討論]可能是母本是高莖的原因,母本的信息干擾了父本的信息,所以子一代只表現出母本的性狀。

  [師]是這樣嗎?怎么去證實呢?

  [生]母本和父本換一下進行雜交。

  [師]將矮莖豌豆做母本,高莖豌豆做父本進行雜交,但是F1仍然統統是高莖豌豆。看來和誰做母本誰做父本無關。介紹正交與反交的概念。

  那么親本矮莖的遺傳物質又沒有傳給子一代,也就是說子一代中有沒有控制矮的遺傳物質呢?

  [生]矮莖的遺傳物質應該傳下來了。

  [師]既然傳下來了!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莖?

  [生]高和矮的遺傳物質都傳下來了!當兩者遇到一起時高的作用強一些,表現出來了!

  [師]如何證實F1中有矮的遺傳物質呢?

  [學生討論]兩種方案:①用F1和矮莖豌豆雜交,看后代是否出現矮莖豌豆

  ②讓F1之間雜交,看后代是否出現矮莖豌豆

  [師生互動,共同討論] 方案①后代若出現矮莖豌豆,可能是矮的親本傳下來的!要證實F1中是否有矮的遺傳物質就因該只用F1作實驗!

  [師]展示孟德爾的F1自交實驗和結果。子二代F2出現了矮莖!

  [師生互動]共同建構隱性性狀、顯性性狀和性狀分離等概念。

  [師]孟德爾不僅研究F2的性狀還對不同性狀的數量進行統計。子二代出現了3:1性狀分離比是偶然的嗎?怎么得知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的現象?實驗個體的數量有什么要求?

  [生]把其他六對性狀做相同實驗!

  [師]展示結果實驗!那么是什么導致遺傳性狀在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離呢?

  活動5【活動】課堂小結

  一、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

  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

  2、豌豆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

  二、人工異花傳粉的過程:去雄—>套袋—>傳粉—>套袋

  三、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結果:F1全為顯性性狀,F2既有顯性性狀又有隱性性狀,且性狀分離比為3: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2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 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

  (2) 說出基因型、表現型和等位基因的含義。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

  3.能力方面

  (1) 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及雜交實驗分析圖解。

  (2) 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及其圖解。

  (3) 運用數學統計方法和遺傳學原理解釋或預測一些遺傳現象。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闡明自由組合定律。

  (2)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學難點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三 、教學方法

  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師生互動法及講授法等。

  四、 教學設計思路

  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已經學習“假說——演繹法”的基礎上,本節課采用“假說——演繹法”的思路來學習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在兩對相對性狀遺傳的探索過程中設置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分析,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結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科學方法教育。大致思路如下:

  復習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與“假說——演繹法”。

  觀察和分析豌豆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提出假說: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難點)。

  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

  歸納綜合、總結規律:自由組合定律。

  討論、分析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從中學習科學實驗方法與得到啟示。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踏實掌握基本概念。

  五、 教學過程

  1、導入:復習法

  P: 高莖 X 矮莖

  F1: 高莖

  F2: 高莖 矮莖

  787 277

  3 : 1

  回顧孟德爾揭示分離定律所采取的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的一般步驟。

  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述:今天要學習的自由組合定律仍是按照這一方法來揭示的。

  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一)實驗現象

  1、P雜交:黃色、圓粒 X 綠色、皺粒

  F1: 黃色、圓粒

  〖問〗F1代的性狀表現是什么?據此可以判斷哪兩個性狀是顯性性狀?

  2、F1自交: 黃色、圓粒

  F2:黃色圓粒 、綠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皺粒

  315 108 102 32

  ( ≈ 9 ∶ 3 ∶ 3 ∶ 1 )

  〖問〗F1自交,F2代出現了幾種性狀表現?比例是多少?與親代有什么不同?

  F2代中兩種新性狀(重組性狀)組合類型與親本性狀有什么關系?

  (二)數據分析

  〖問〗如果就每一對相對性狀單獨分析,即黃∶綠和圓∶皺分別是多少?這說明了什么?

  1、分析每對性狀的F2:

  ①粒色:黃/綠 = 315+101 / 108+32 ≈ 3∶1

  ②粒形:圓/皺 =315+108 / 101+32 ≈ 3∶1

  2、結論:1)每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仍遵循分離定律;

  2)兩對相對性狀遺傳時,遺傳因子互不干擾。

  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初步了解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結合投影和板圖闡明孟德爾假說的內涵。

  重點講解不同對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用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都要彼此分離,不同對遺傳因子之間的自由組合。

  1、雜交:純黃、圓 X 綠、皺

  P基因型(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 YyRr (黃色、圓粒)

  2、F1自交

  F1配子: ♂/♀ YR yR Yr yr

  F2: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師生共同討論、結合多媒體投影課件分析交叉法、分支法、棋盤法與乘法定理:

  1、 4種性狀表現類型:黃圓(9/16)、綠圓(3/16)、黃皺(3/16)、綠皺(1/16)。其中綠圓和黃皺是重組出的新的性狀表現類型,占6/16。

  2、9種遺傳因子組合類型:YYRR(1/16)、YYRr(2/16) 、YYrr(1/16)、YyRR(2/16)、YyRr(4/16)、Yyrr(2/16)、yyRR(1/16)、yyRr(2/16)、yyrr(1/16)。

  3、純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棋盤的一條對角線上,每種各占1/16,共占4/16;雙雜合子即兩對遺傳因子均雜合的雜合子(YyRr)位于棋盤的另一條對角線上,共占4/16;單雜合子即只有一對遺傳因子雜合的雜合子(YYRr、YyRR、Yyrr、yyRr)以純合子對角線為軸在棋盤上呈對稱分布,每種各占2/16,共占8/16。

  〖教師精講〗利用分離定律結合數學概率來分析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并且帶著學生一起運用乘法原理進行計算:

  黃色圓粒:3/4×3/4=9/16 黃色皺粒:3/4×3/4=9/16

  綠色圓粒:3/4×3/4=9/16 綠色皺粒:3/4×3/4=9/16

  YyRr:1/2×1/2=1/4 yyrr:1/4×1/4=1/16

  〖練〗用上述方法驗證F2代中其他幾種遺傳因子組合類型的概率。

  三、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

  〖引導〗按照孟德爾的假設測交后代的性狀類型及比例如何?

  親本: 黃圓 X 綠皺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1/4) (1/4)(1/4) (1/4) 100%

  YyRr yyRr Yyrr yyrr

  1/4 1/4 1/4 1/4

  黃圓 綠圓 黃皺 綠皺

  1 1 1 1

  〖講述〗據演繹推理可預測測交后代有4種性狀類型且比例為1∶1∶1∶1。那實際上是否如此呢?課件展示孟德爾所做測交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測交實驗結果與預測結果是否相同?這一結果說明了什么?

  四、自由組合定律(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自由組合定律。

  并回顧分離定律,說明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

  五、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

  〖分小組討論交流〗孟德爾的成功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結合課本P11“思考與討論”中的幾個問題,分組進行討論。

  〖總結〗

  1、選材準確——自花傳粉中閉花傳粉的自然純種豌豆;

  ①人工傳粉雜交后可避免外來花粉干擾,結果可靠

  ②豌豆有多對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高-矮與圓粒-皺粒等)

  2、研究方法恰當:先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遺傳研究,再多對;并且設計測交實驗進行驗證;

  3、利用統計學進行分析;

  4、科學的設計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

  5、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對科學的熱愛,嚴謹的科學態度,勤于實踐以及敢于向傳統挑戰。

  六、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

  講述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基因、等位基因的概念。

  七、布置作業

  課本P1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A: 知道)。

  (2)兩對相對性狀與兩對等位基因的關系(B: 識記)。

  (3)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F2中的性狀分離比例(B: 識記)。

  (4)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C: 理解)。

  (5)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配子形成與減數分裂的聯系,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及有關習題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自由組合定律解遺傳題的技能、技巧。

  二、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1)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3)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2.實施方案

  (1)結合減數分裂過程精講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及實質。

  (2)使用掛圖、投影、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

  (3)使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

  三、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2.突破策略

  (1)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的'體現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導致性狀的自由組合。

  (2)應用概率知識讓學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隨機組合,從而出現性狀比例9∶3∶3∶1。

  四、教具準備:

  1.豌豆雜交試驗掛圖;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五、學法指導

  本節內容與前面知識聯系非常密切,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邊復習回憶所學內容,如減數分裂、生殖、發育、基因及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邊理解掌握孟德爾雜交試驗現象及解釋、測交驗證、本質等,最終理解外在現象和內在本質相統-的觀點,同時也為以后學習"生物的變異"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 4

  1設計思想:

  1.1《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重視生物科學史的學習”,因為“學習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經歷了“提出問題——構建假說——驗證假說——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一般過程,運用了“假說——演繹”這一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很好的生物科學史材料。

  1.2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內容分析

  2.1教材內容及地位:“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內容是基因分離定律的發現過程,是按孟德爾“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歸納綜合、總結規律”的科學研究過程為線索編寫的,能讓學生親自踏著孟德爾的足跡,親自經歷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的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

  2.2教學重、難點:

  2.2.1教學重點:讓學生像孟德爾一樣嘗試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2.2.2教學難點:嘗試對分離現象進行解釋,提出假說;設計測交實驗驗證假說。

  3教學目標:

  3.1知識目標:

  3.1.1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

  3.1.2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3.2能力目標:

  3.2.1通過學習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

  3.2.2嘗試像科學家那樣解釋和推理,并對分離現象作出解釋;

  3.2.3通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通過假說演繹法的科學方法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3.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認同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勇于實踐,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生物的遺傳現象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學習,具備一定的遺傳學的分子基礎,但是學生缺乏遺傳細胞學基礎,即學生還沒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這反而有利于學生能從孟德爾的角度出發,創造性的分析解決問題。

  5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

  活動設計

  意圖

  交流調查結果,嘗試解釋某一性狀的遺傳

  引入:學生交流單雙眼皮遺傳的調查結果,并用表格進行歸納與統計:

  父母子女

  單眼皮×雙眼皮有的單眼皮,有的雙眼皮

  單眼皮×單眼皮全部為單眼皮

  雙眼皮×雙眼皮有的單眼皮,有的雙眼皮

  設疑:嘗試解釋單眼皮×雙眼皮→單眼皮?

  引導:主要的問題是:

  1、單雙眼皮是由什么控制的呢?(根據已有的生物學知識知道是遺傳物質控制的)

  2、母親細胞內控制眼皮的遺傳物質怎樣存在?(從數量上分析,1個,2個或是若干個)

  3、母親的控制眼皮的遺傳物質如何傳給孩子呢?

  4、父親有給孩子控制眼皮的遺傳物質嗎,如果有,父親給的遺傳物質遇到母親給的遺傳物質會發生什么呢?(保持完整,還是互相融合?)

  要解釋這些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科學的實驗。

  從人類對遺傳的探索從19世紀開始至今,已經能完美解釋這些問題,其中孟德爾在解釋這些問題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今天就來一起沿著孟德爾的足跡,看看他是如何開展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課前調查:人類單雙眼皮的遺傳

  嘗試解釋遺傳現象。

  隱性滲透“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培養學生運用歸納與統計的科學方法。

  通過學生嘗試解釋遺傳現象,

  還原孟德爾當時的研究場景。

  介紹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過程

  孟德爾開展實驗,選擇了豌豆作為實驗材料。豌豆有很多相對性狀,如,莖的高度有高莖和矮莖,(呈現豌豆7對相對性狀的圖)。孟德爾將高莖和矮莖進行雜交,無論誰做母本,或父本,子一代都是高莖,并且高度和親本的高莖一樣高,一點也沒變矮。他繼續將F1進行自交,發現子二代出現了高莖和矮莖,矮莖和親本一樣的矮,一點也沒變高。

  將矮莖稱為隱性性狀,高莖稱為顯性性狀,F1自交后代出現高莖和矮莖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

  孟德爾的實驗到此,并沒有讓感到意外,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一位科學家發現了性狀分離的現象,但是孟德爾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做了一件與眾不同的事情,那就是他收集了F2代植株共一千多株,其中高莖的787株,矮莖277株,其比例為2.84:1,孟德爾用他數學統計學知識,確定數量越大,其比例就越接近3:1.3:1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呢?孟德爾繼續其它6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結合板圖,觀察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過程。

  傾聽

  感受孟德爾是一個勤奮、具有創新精神的人。簡單介紹豌豆,豌豆的其它特征到第二課時再討論,這樣能保證學生探究思維的連貫性;并且這樣處理,并不影響學生對雜交實驗的理解。

  還原孟德爾的實驗過程,讓學生理解孟德爾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

  滲透科學品質、科學精神教育

  嘗試解釋3:1的性狀分離比

  設疑:如何解釋3:1的性狀分離比呢?

  講述:在當時,關于遺傳物質在細胞的存在以及如何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有很多科學家對遺傳現象問題做出一些解釋,其中以達爾文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提出“多重微粒”觀點:每個細胞對應某一種性狀存在無數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每一遺傳物質的許多復制物可能同時傳遞給生殖細胞。例如:母親是單眼皮,父親是雙眼皮,母親產生的卵細胞中含有很多個單眼皮遺傳物質,父親產生的精子中也含有很多個雙眼皮遺傳物質,那最終子代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由數量決定,誰提供的多就像誰,而數量是隨機的。

  關于雙親的遺傳物質在子代細胞中如何存在這一問題,當時有一種“融合遺傳”觀點:由父本和母本提供的遺傳物質在子代細胞中完全融合。使子代表現出介于雙親之間的性狀。例如:雙親中一方直發,一方是卷發,那么孩子頭發就是中等程度的卷曲。

  設疑:用“多重微粒”觀點和“融合遺傳”觀點能對孟德爾的實驗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嗎?

  (“多重微粒”觀點:不能解釋,如果按多重微粒觀點遺傳,子代不可能出現一定的比例。“融合遺傳”:按融合觀點,子一代的高度應該是介于高莖和矮莖之間,且子二代的不可能得到矮莖和親本一樣的矮。)

  設疑:嘗試解釋3:1的性狀分離比?

  1、性狀由遺傳因子控制,遺傳因子是獨立的。控制顯性性狀的為顯性因子(D),控制隱性性狀的為隱性因子(d)

  2、體細胞中應該有幾個遺傳因子?(1個,2個,3個,4個)

  3、生殖細胞中幾個?(1個)

  4、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以上四點就是孟德爾的假說的主要內容。:孟德爾提出的假說在當時的背景下是一種超越時代的設想。傾聽,理解孟德爾當時的研究背景,當時人們對遺傳問題的主流觀點;

  思考、討論、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

  告訴學生當時的主流觀點,利于學生從孟德爾角度出發,分析問題。

  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降低思維難度,突破難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發散性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滲透孟德爾大膽創新的精神

  高三生物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設計測交實驗高三生物教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驗證假說

  設疑: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呢?

  實驗目的:驗證假說是否成立?

  實驗原理:關鍵證明成對(Dd)的遺傳因子分離,產生了兩種配子(D和d);遺傳因子看不見,摸不著,只能從子代性狀及比例分析分析配子的類型及比例。

  實驗材料:F1高莖(Dd)和矮莖(dd)

  結果預測:

  (這是利用假說進行演繹的過程)

  實驗結果:高莖30株,矮莖34株,比例接近1:1

  實驗結論:假說是成立的。

  這種雜交方法后來稱為測交,是孟德爾首創的,它非常完美的證明了假說是成立的,從此,測交成為非常經典的遺傳學實驗。思考與討論,

  嘗試寫出演繹推理的遺傳圖解。

  對假說的驗證是難點,設計成實驗教學形式進行逐步引導、啟發,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滲透科學精神教育:創新精神

  總結 總結:孟德爾在通過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分析后,大膽的提出假說,并設計了測交實驗對假說進行

  驗證,這種科學研究方法稱為假說演繹法。

  通過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及其解釋,后人把它歸納為孟德爾第一定律:

  課后思考:1.孟德爾為什么選擇豌豆?

  2.孟德爾為什么能成功?

  3為什么是孟德爾打開了“遺傳學的大門”?

  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作為第二課時的主要討論題。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導學案】相關文章:

《回聲》導學案05-24

《荷花》導學案05-10

《觀潮》導學案10-16

《假如》_導學案08-09

《陽光》導學案08-30

孔乙己導學案08-07

《口技》導學案09-10

《石榴》導學案10-16

《封鎖》導學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