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 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不同的季節,增加對春天的熟悉。
2、感受春天里的變化。
3、學習新生字“吹”、“來”。
二、重點:
理解“吹綠了柳樹“吹來了燕子”
三、活動預備
1、配套的幼兒用書,春天景物的相關掛圖。電風扇。
2、課件“風”
四、活動步驟
1、教師引導幼兒直接感受風
教師開啟電風扇。
請幼兒談談被風吹的感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那些風?
2、出示課件加深幼兒對東風的熟悉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你們見過的或感受過的刮風的情景仔細想一想,想好后講給小朋友聽。
師:東風會為小朋友帶來什么呢?為大地帶來了什么你?
3、教師導進新課。
4、教師示范讀童謠,幼兒隨著讀。留意糾正幼兒發錯的音。
5、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除了知道圖中的這些特有的'春天特征外,還知道哪些春天的特有的景物?
6、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總結。讓幼兒充分了解春天,并正確理解童謠的內容。
7、教師教讀“吹”、“來”,幼兒認真跟讀。
8、師幼兒共同溫習童謠,并試著背誦童謠。
五、活動延伸
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往春游,引導幼兒親身感受春天。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春風吹》,背誦課文。
2. 通過創設情境,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天的美好,積累描寫春天的詞語。
3.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生活的情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描寫的春天景物特點。
難點:體會春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
三、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春風吹拂、小草發芽、花朵開放等春天景象的視頻和圖片。
2. 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音頻。
3. 制作“春天小使者”頭飾若干。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5分鐘)
播放輕柔的風聲和鳥鳴聲,展示春天的視頻畫面,提問學生:“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看!畫面里有什么?你知道這是哪個季節嗎?”引出課題《春風吹》,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0分鐘)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開火車、指名讀等方式檢查生字讀音,重點指導“吹、綠、醒”等字的發音和字形。
3. 播放課文朗讀音頻,學生跟讀,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三)精讀課文,感受春景(15分鐘)
1. 學習第一句“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展示柳樹、桃花、燕子、青蛙在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變化,理解“吹綠、吹紅、吹來、吹醒”的含義。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通過重讀“吹綠、吹紅”等詞語,讀出春風的神奇和春天的美麗,分組進行朗讀比賽。
2. 學習第二句“春風輕輕地吹,春雨細細地下”
播放春風吹拂、春雨飄落的視頻,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感受春風和春雨的特點。
學生用輕柔、舒緩的語氣朗讀句子,體會“輕輕、細細”所表達的'意境。
(四)情境表演,深化理解(10分鐘)
1. 學生戴上“春天小使者”頭飾,分組表演課文內容,用動作表現出春風吹動植物的情景。
2. 表演結束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總結并給予鼓勵。
(五)拓展延伸,積累運用(5分鐘)
1. 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春天還看到了哪些景色,用“春風吹,吹( )了( )”的句式進行表達。
2. 布置作業:畫一幅春天的畫,并配上幾句話描寫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評價
通過課堂朗讀、情境表演和口語表達,觀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通過課后作業,了解學生對春天景色的觀察和表達情況。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 能熟練朗讀并背誦《春風吹》,理解課文描繪的春天景象。
2. 通過調動多感官(看、聽、觸、聞)感受春天,豐富語言積累,提升觀察力和想象力。
3. 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培養創意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多感官體驗感受春天,朗讀并理解課文。
難點:運用多感官描寫,進行創意語言表達。
三、教學準備
1. 春天的實景視頻、鳥鳴風聲等音頻素材。
2. 新鮮花草、裝有泥土的小盒(供學生觸摸、聞氣味)。
3. 彩筆、畫紙、便利貼。
四、教學過程
(一)感官體驗,引入課題(8分鐘)
1. 播放春天的視頻,展示繁花盛開、溪流潺潺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2. 播放鳥鳴、風聲、雨聲等音頻,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這些聲音讓你想到了什么季節?”
3. 出示裝有泥土和花草的物品,邀請學生上前觸摸泥土、聞花草的香氣,說說自己的感受,順勢引出課題《春風吹》。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12分鐘)
1. 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思考:春風給大地帶來了哪些變化?
2. 結合課文內容,師生共同梳理春天的景物變化,教師板書關鍵詞(柳樹綠、桃花紅等)。
3. 分角色朗讀,男生讀描寫春風的句子,女生讀描寫景物變化的句子,感受課文的韻律美。
(三)創意表達,拓展延伸(15分鐘)
1. 引導學生運用多感官描述春天,例如:“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朵,聞到了泥土的芬芳,聽到了小鳥歡快的'歌聲,感覺到春風像媽媽的手一樣溫柔。”
2. 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對春天的描述,然后貼在教室的“春天創意墻”上,互相交流分享。
3. 發放畫紙和彩筆,讓學生繪制心中的春天,并結合自己的畫作,用課文中的句式進行創編,如“春風吹,吹紫了丁香,吹藍了天空,吹來了蝴蝶,吹樂了小朋友” 。
(四)總結背誦,布置作業(5分鐘)
1.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背誦課文。
2. 作業: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詩句,制作成一張“春天卡片”,下節課分享。
五、教學評價
觀察學生在多感官體驗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表達情況,通過創意表達和作業完成情況,評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并正確書寫“吹、綠、紅、燕”等生字,理解生字在課文中的含義。
2. 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天的特點。
3. 拓展閱讀描寫春天的短文,提高閱讀能力,積累語言素材。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字教學與課文朗讀理解。
難點:通過拓展閱讀深化對春天的認識,提升閱讀分析能力。
三、教學準備
1.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貼。
2. 描寫春天的課外閱讀材料(短文、兒歌)。
3. 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字的筆畫順序。
四、教學過程
(一)生字導入,揭示課題(7分鐘)
1. 出示“春”字卡片,提問學生:“你能想到哪些和‘春’有關的詞語?”引導學生說出春天的特點,引出課題《春風吹》。
2. 展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筆畫,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方法,如“吹”是左右結構,口字旁加“欠” 。
(二)學習生字,夯實基礎(15分鐘)
1. 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生字,邊寫邊講解筆畫順序和書寫要點,如“綠”字右邊的`“錄”要寫得緊湊。
2. 學生在練習本上臨摹生字,每個生字寫3 - 5遍,教師巡視指導,糾正書寫姿勢和筆畫錯誤。
3. 利用生字卡片進行組詞游戲,鞏固生字的運用,如用“紅”字組詞“紅色、紅花、紅火” 。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10分鐘)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教師指導朗讀技巧,如讀出春風的輕柔、景物變化的喜悅。
3. 結合課文內容,提問:“春風除了吹綠柳樹、吹紅桃花,還會吹醒哪些事物?”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拓展閱讀,積累提升(10分鐘)
1. 分發描寫春天的課外閱讀材料,學生自主閱讀,圈畫出優美的詞句。
2. 小組內交流閱讀感受,推選代表分享自己喜歡的段落和原因。
3. 教師總結閱讀方法,鼓勵學生課后繼續閱讀更多描寫春天的文章。
(五)總結作業(3分鐘)
1.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生字和課文內容。
2. 作業:正確書寫生字并組詞;選擇一篇描寫春天的文章,讀給家人聽。
五、教學評價
通過課堂生字書寫、朗讀表現和課外閱讀分享,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課后作業檢查,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和閱讀拓展情況。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有感情朗讀并背誦《春風吹》,理解課文描繪的春天美景。
2. 通過角色扮演深入體會課文內容,提高語言表達和表演能力。
3. 仿照課文句式,進行寫作訓練,提升書面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角色扮演理解課文,仿寫句子進行寫作。
難點:發揮想象,寫出富有創意的描寫春天的句子。
三、教學準備
1. 制作柳樹、桃花、燕子、青蛙等角色頭飾。
2. 多媒體課件展示春天的動態畫面。
3. 作文紙、彩筆。
四、教學過程
(一)畫面導入,激發興趣(5分鐘)
播放春天萬物復蘇的動態課件,提問:“春天到了,大自然發生了哪些變化?春風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引出課題,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感知內容(10分鐘)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閉眼傾聽,想象畫面。
2. 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課文中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它們在春風的吹拂下有什么變化?
3.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指導學生讀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三)角色扮演,深化理解(15分鐘)
1.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頭飾(柳樹、桃花、燕子、青蛙等),分組進行角色扮演。
2.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現角色,如柳樹擺動枝條說:“我被春風吹綠啦!”
3. 表演結束后,其他小組進行點評,教師總結并強調角色的特點和情感表達。
(四)寫作訓練,遷移運用(10分鐘)
1. 出示例句“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引導學生分析句式特點。
2. 讓學生觀察春天的圖片,仿照例句,用“春風吹,吹( )了( )”的句式進行口頭表達,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
3. 學生在作文紙上進行書面寫作,要求至少寫3 - 5句,寫完后用彩筆配上插圖。
(五)展示交流,總結作業(5分鐘)
1. 展示學生的.寫作作品,師生共同欣賞評價,選出“最佳創意獎”“最美書寫獎”等。
2. 布置作業:將自己的作品讀給家人聽,收集家人的意見并修改完善。
五、教學評價
通過角色扮演和寫作展示,評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結合作業反饋,了解學生的修改和提升情況。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朗讀并理解《春風吹》,感受春天的美好,積累語言。
2. 融合美術、音樂學科,通過繪畫、歌唱等形式表現春天,培養綜合藝術素養。
3. 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跨學科融合感受春天,積累語言。
難點:將多學科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三、教學準備
1. 美術工具:水彩筆、畫紙、顏料。
2. 音樂播放設備,歌曲《春天在哪里》音頻。
3. 小鏟子、花盆、花種(用于種植活動)。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營造氛圍(5分鐘)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師生共同跟唱,提問:“歌曲里唱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在春天里還發現了什么?”引出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10分鐘)
1. 學生默讀課文,圈出描寫春天景物的詞語。
2. 教師引導學生逐句分析課文,理解春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通過提問“你覺得春天美在哪里?”激發學生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3. 全班齊讀課文,讀出春天的歡快與活力。
(三)跨學科活動,表現春天(20分鐘)
1. 美術活動:學生用畫筆描繪心中的春天,畫出春風吹拂下的景物,如盛開的花朵、飛翔的小鳥等,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用色。
2. 音樂活動:學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導學生用歡快的歌聲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分組進行演唱展示。
(四)實踐活動,親近自然(10分鐘)
1. 教師講解種植花卉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發放花盆、花種和小鏟子。
2. 學生在教室或校園的種植區域進行播種,感受勞動的樂趣,體會生命的成長。
3. 布置觀察任務:每天觀察種子的變化,記錄生長過程。
(五)總結拓展(5分鐘)
1. 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和種植成果,分享活動感受。
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觀察春天的變化,用日記或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五、教學評價
通過繪畫、歌唱和種植活動,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評價學生對春天的理解和跨學科學習能力;通過觀察記錄,了解學生的實踐觀察和表達情況。
【語言課《春風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風吹》教學設計09-12
春風吹的教學設計06-11
《春》美術課教學設計06-05
語言課識字教學思路設計05-17
《寒風吹徹》教學設計10-03
《春》三課時教學設計06-12
春_教學設計10-23
《春》的教學設計09-13
春經典的教學設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