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的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的教學設計
一、認識壓力
復習提問: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回答: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演示小實驗: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學生觀察現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二、壓強的引入
1、探究主題的引入
帶領學生做圖9-1-3的小實驗,讓學生描述手指的感覺。
教師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2、探究實驗演示實驗:
將酒瓶放在一塊厚海綿上,要求學生觀察海綿的變化,并簡單回答產生變化的原因。
海綿被壓得凹下去了。這是酒瓶給它的壓力的作用效果。
邊做實驗邊提問:
(1)改變酒瓶的質量,海綿有變化嗎?怎么變?(往瓶中加沙)
(2)質量一定的酒瓶,改變它的放置方式會有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原來豎放的酒瓶橫放。橫放時稍微轉動一下,觀察海綿的變化;再把瓶子口朝下豎放)?
(3)除了海綿,我們還能用什么來顯現壓力的作用效果?
3、建立壓強概念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成正比,與接觸面積成反比;
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控制成反比的量--接觸面積的大小,只比較同樣面積上壓力的大小。即比較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
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要同時考慮壓力和接觸面積兩個因素,可以控制一個,比較另一個。這是"控制變量法"。
給出壓強的概念: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三、壓強公式及壓強的單位
壓強:p=F/S
壓強的國際單位帕斯卡,單位符號Pa。
說明:該單位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
在公式基礎上指出,帕是很小的單位。一顆瓜子平放在手心里對手的壓強就有20Pa。
給出常用的壓強單位。由公式得出1Pa=1N/m2。
四、改變壓強的方法
我們能通過改變哪些物理量來改變壓強?通常是改變哪些量?改變壓強可以改變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改變受力面積比較常見。
對照圖9-1-6分析它們各自是需要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主要是通過改變什么量來實現的?你還能舉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壓強的例子?
【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物理運動的描述教學設計01-26
高中物理《電荷》教學設計08-07
科學下冊《水結冰了》教學設計09-06
《壓強》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12篇)04-06
八年級剪紙教學設計02-26
物理教學反思03-20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20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工作計劃02-24
三年級下冊《吃西瓜》教學設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