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復復》教案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重復復》教案設計(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認識平面構成的簡單形成重復,了解重復圖案的藝術特色,提高審美素養。
2.學會設計簡單的重復圖案,訓練抽象構成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實物中的重復排列,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掌握重復排列的設計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課件創設情景,誘導發現,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有一家設計公司要開發一種新的項目,想請同學們幫忙搞設計,你們有信心嗎?一會兒,就在我們班級進行評比,選出最佳設計作品送給設計公司,你們說好嗎?
師: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們設計什么?我們先看一幅畫就知道了。
1.教師出示課件范圖,讓學生發現重復排列的特點。
師: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這幅畫有什么特點?(點擊課件)①老師點擊鼠標,魚兒向左重復連續排列。②點擊鼠標,魚兒向右重復連續排列。③點擊鼠標,魚兒向上重復連續排列。④點擊鼠標,魚兒向下重復連續排列。
2.引導學生概括出重復的概念。
師:誰能把剛才看到的說一說?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復連續的排列的圖案叫重復圖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和設計公司要設計的內容。
板書課題:重重復復。
三、觀察質疑,操作交流,講授新課。
1.讓學生根據所學的二方連續紋樣,擺出一些重復的基本形式。
師:重復構成的規律,真特別。下面請同學們動動腦筋,把老師這兒的泡塑魚排列一下,這些魚兒還可以怎么排列著游?下面的`學生,拿出信封里的魚兒,在方格墊板上擺一擺。把你們所想的都擺出來。教師隨著學生演示完畢,逐步把骨式圖貼于黑板上。
引導學生小結:重復排列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發揮學生的想象里在一次讓學生擺出不同的重復形式。
師:魚兒除了這幾種排列外,還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嗎? 同學再擺一擺,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現還有多種重復排列的方式,待學生操作完畢,各組派代表把魚的排列圖展示給全班同學欣賞。
四、自由想象,小組創作,進行課堂練習。
1.結合課本范圖誘導啟發,拓展創作的題材與空間。
師:除了動物魚的圖案可以進行重重復復的排列,還有其他的基本形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范圖,誘導學生說出還有用植物、靜物、幾何圖形等基本形進行排列。同時讓學生舉例說說,使學生明確畫的內容之多、之廣。
2.講解作畫步驟。①先請學生說說作畫步驟。②教師適當給予提示,再歸納。
3.自由想象,繪畫圖案。接下來,各小組討論一下,把你們收集的東西擺一擺.
4.教師巡視輔導,學生自由想象,討論、設計、繪畫。
五、展評習作
1.舉辦小型作品展覽,讓學生先自我評價,教師、同學輔以點評。
2.聯系生活,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那里可以見到重復圖案。
課堂小結:圖案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有圖案,圖案來源于生活,而且圖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學習好基礎圖案,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麗。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 分析"重復"手法在敘事中的象征意義
2. 理解循環結構對主題表達的強化作用
教學過程
1. 初讀感知(15分鐘)
學生速讀全文,用思維導圖梳理重復出現的意象(如"老式座鐘""褪色窗簾")
討論:這些重復元素如何構建故事的`氛圍?
2. 深度解碼(20分鐘)
對比閱讀:截取文中三個相似場景(如"母親梳頭"的不同描寫)
小組探究:重復細節的變化如何暗示人物心理變遷?
3. 主題升華(15分鐘)
引入米蘭·昆德拉"人類抗爭重復的永恒輪回"觀點
辯論:文中人物是被重復囚禁,還是在重復中找到救贖?
作業設計
用重復手法改寫《孔乙己》中"茴香豆"場景,體現人物命運循環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 掌握"螺旋式重復"的寫作技巧
2. 通過重復制造情感張力
教學過程
1. 技法剖析(10分鐘)
展示《百年孤獨》開篇"許多年之后"的'重復范式
解析:時間循環如何增強宿命感
2. 片段仿寫(25分鐘)
提供三組意象:"地鐵報站聲""咖啡杯的裂痕""母親的藥瓶"
要求:用重復句式構建情緒遞進的場景
3. 互評工坊(15分鐘)
小組交換作品,用"重復點-變化點-情感曲線"三維度評價
作業設計
以"月考成績單"為主題,創作三段式重復敘事微小說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 從哲學、科學、藝術多角度理解重復
2. 培養跨學科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1. 學科鏈接(15分鐘)
哲學組:尼采"永恒輪回"理論
科學組:DNA雙螺旋結構中的堿基配對
藝術組:蒙德里安幾何重復畫作
2. 文本重構(20分鐘)
分角色朗讀文中"鐘表匠修表"段落
討論:機械重復與生命重復的'本質區別
3. 實踐項目(15分鐘)
設計"重復博物館"概念圖,包含文學、科學、藝術三大展區
作業設計
撰寫200字短文《我眼中的重復》,至少引用兩個學科觀點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 分析文本中重復行為的權力隱喻
2. 培養社會批判意識
教學過程
1. 符號解讀(10分鐘)
找出文中"校規檢查""晨跑隊列"等重復場景
小組討論:這些重復如何體現規訓機制?
2. 現實映射(25分鐘)
對比福柯《規訓與懲罰》中的"環形監獄"理論
案例分析:校園打卡制度與工廠流水線的異同
3. 辯論擂臺(15分鐘)
正方:重復是文明進步的基石
反方:重復是人性異化的.牢籠
作業設計
觀察記錄校園中的重復現象,撰寫《規訓觀察日記》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重復圖案的定義與基本形式,能說出生活中至少3種重復排列的.實例。
2. 能力目標:用剪貼、拼擺方式設計簡單的重復圖案,培養抽象構成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重復排列的秩序美,激發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重復排列規律,完成基礎圖案設計。
難點:避免圖案排列的“散亂”,體現規律性。
教學過程
1. 導入:
展示窗簾、地磚、斑馬線等生活圖片,提問:“這些物品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引導學生發現“重復”概念。
2. 探索:
活動1:分組觀察教師提供的印染花布、禮品盒等實物,分析花紋排列規律,總結“上下、左右、旋轉”等重復形式。
活動2:用瓶蓋、紐扣等材料在黑板上拼擺重復圖案,體驗排列變化。
3. 創作:
任務:以“樹葉”為基本形,設計4種不同方向的重復排列。
支持:提供“骨式圖”模板(如二方連續、四方連續),輔助學生規劃布局。
4. 展評:
評選“最美規律獎”,學生分享設計思路,教師點評排列的邏輯性與美感。
延伸活動:尋找家中重復圖案,拍照記錄并制作“重復發現手冊”。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擬人角色“重重”“復復”理解重復圖案的“相同”與“規律”。
2. 能力目標:用繪畫、拓印表現動態重復(如舞蹈動作、飛行軌跡)。
3. 情感目標: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聯,增強創作樂趣。
教學策略
情境創設:以“重復之舞”為線索,設計“基本形”的“舞蹈隊形”變化。
難點突破:用動畫演示“小鳥隊列飛行”,直觀展示方向、間距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1. 導入:
展示擬人化角色“重重”“復復”(雙胞胎形象),提問:“他們的兄弟姐妹如何排隊?”引出重復排列。
2. 探索:
游戲:學生用肢體模仿“重復之舞”(如舉手→蹲下→循環),感受動作規律。
觀察:對比“整齊隊列”與“混亂隊列”圖片,討論“哪種更美?為什么?”。
3. 創作:
主題:“設計一場重復圖案的.舞蹈”。
形式:可選擇彩色紙剪貼“跳舞小人”,或水彩筆繪制“音符軌跡”。
4. 展評:
舉辦“重復舞會”展覽,學生用語言描述作品中的“舞蹈規律”。
延伸活動:用樂高積木搭建立體重復模型,探索三維空間中的排列。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重復排列與數學規律(如對稱、周期)的聯系。
2. 能力目標:結合計算(如間隔數、重復次數)設計精準圖案。
3. 情感目標:培養理性思維與藝術表現的綜合素養。
教學過程
1. 導入:
展示斐波那契數列圖片,提問:“數學中有重復嗎?”引出藝術與數學的關聯。
2. 探索:
活動:用方格紙繪制“幾何圖形重復”(如圓形→方形交替),標注“重復周期數”。
討論:“如果每個圖形間隔2厘米,重復5次,總長度是多少?”。
3. 創作:
任務:設計“數學迷宮”,用重復箭頭或數字引導路徑。
工具:提供尺子、圓規,強調精確測量。
4. 展評:
評選“最巧妙規律獎”,重點評價邏輯性與美觀度的.結合。
延伸活動:觀察建筑中的重復結構(如窗戶、立柱),繪制分析圖。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探索不同材料(自然物、廢舊品)表現重復的可能性。
2. 能力目標:綜合運用拼貼、拓印、立體組合等方法創作。
3. 情感目標:倡導環保理念,發現“廢物”中的.藝術價值。
教學亮點
材料創新:使用落葉、瓶蓋、吸管等,突破傳統繪畫局限。
技法融合:結合拓印(樹葉紋理重復)與立體排列(紙杯堆疊)。
教學過程
1. 導入:
展示藝術家用廢舊報紙制作的重復裝置藝術,引發興趣。
2. 探索:
實驗:分組嘗試用不同材料(如紐扣、雪糕棒)排列,記錄效果差異。
3. 創作:
主題:“垃圾變身藝術品”。
要求:至少使用3種材料,體現2種以上排列規律。
4. 展評:
設置“環保藝術館”,學生解說材料來源與設計理念。
延伸活動:社區合作,用重復圖案裝飾公共垃圾桶。
【《重重復復》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形的重復構成》教案10-04
《童趣》沈復08-14
《童趣》沈復10-09
《童趣》沈復08-15
沈復《童趣》10-21
《童趣》沈復09-27
《重復命令的嵌套》優秀教學設計06-24
《幼時記趣》沈復09-22
《幼時記趣》沈復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