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總結的語文教學模式
新課改下總結的語文教學模式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程已走進我們教師的生活。面對全新的課程標準,全新的教材,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挑戰。在一輪的課改結束后自己的感悟較深,從備課到講課,從教法到學法自己收獲也不少,經過多年的磨練我在摸索中總結,在總結中成長,這樣有著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語文教學自己感觸很深。
一、學生“兩習”靈活化
傳統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依靠長時間的訓練和反復的強化來取得學習成績,多數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顯然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新課程中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必須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即自主學習。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第一步,它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新課的內容,課堂上講要涉及的重難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激起課堂上的求知欲.學生的課前預習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講究預習的方法。每上一課教師應給學生預習題綱,讓學生有針對性預習,并為上課做準備。
在預習中首先要強調閱讀。語文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必須誦讀,有音讀、意讀、情讀、品讀。通過誦讀感知文本的內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在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培養語感。其次要多種感官互相協調,眼、手、口、腦并用。查閱工具資料,圈點勾畫,(學習方法)尤其是多動腦,要善于質疑,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講,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最后注意預習的效率。
2、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對預習和聽講成果的鞏固 ,是與遺忘斗爭的有力武器 。在預習時也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時間的安排。對于當堂所學知識要趁熱打鐵,不留“后患”, 尤其是 老師布置的作業要及時認真完成;對階段性所學知識每經過一段時間要整理加工,對重難點要進一步消化、理解。第二、要注意方法。不能搞疲勞戰術,要和其他科目相搭配來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要善于總結經驗。
二、教師備課效率化
1、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每一位語文老師對于所執教的教材都應有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導思想。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每篇待授課文,備課時就要抓住其重點,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取其精華,安排教學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關鍵一點,深入突破,讓學生深入理解。如果學生一拿到課文,即發現有新的學習任務,而這任務又并非高不可攀,自然有了新的探索興趣。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有效的保障。“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 ”,這些豐富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鉆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深刻理解。
2、拓寬思維空間,明確語文的外延。
教師如果照本宣科,按佛念經,就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從知識角度來講,教材只是一個點,一個引子而己。要真正理解,掌握,運用知識還得放眼于生活、社會。所以,教師要深入教材探究它的生活價值和社會價值,把教材中所揭示的內涵與現實生活、現實社會聯系起來。這樣,學生的思維空間才會廣闊,思維的閘門才會沖開。
3、不斷探究教法,重視學法指導。
探究教法,就是探究怎么教的問題。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是說,教學的法則、規律是比較穩定的,而教學的具體方法是變化不定的。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結合自身素質,了解學生和教學內容的情況選擇教法。
a、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方法選用得當就能實現教學目的,就能提高課堂效率。
b、根據課文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教法。課文的特點不同,體裁不同,內容深淺度不同,選擇教法也就不同,這就是“教學方法要因文而異,不可千篇一律”的道理。
c、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任何教學活動總是與教學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對象,教學方法也就不同。
d、根據教師本人的風格選擇教法。每個教師的個性、氣質、素養、專長等不同,在教學中表現出的風格就不同。一種好的教法未必每個教師使用都有效,這也是有些教師模仿別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譬如,長于言辭、朗誦的,可從講析、范讀方面下功夫;反之,則可以從訓練、板書和運用教學媒體方面努力。
當然,在探究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方法得當,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可見,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多么的重要了。學習方法眾多,在此不再哆嗦。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所教內容或特定情況靈活、客觀地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更不可和盤托出。
三、課堂教學科學化
1.上課要有激情
老師上課時要調節好情緒,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提不起精神,低聲慢語,學生聽不清,長期下來學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老師的講課成了催眠曲,自然課堂效率低下,成績便很難提高。相反那些上課鏗鏘有力,富有激情的老師,成績普遍好,原因就在于情緒感染人。
2新課導入要簡潔。
新課導入宜簡不宜繁,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抓重點。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巧妙設計情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體會、感受,不和學生保持語言、目光的交流,沒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盡管你講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但學生跑神了,白搭!
4.加強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組織和管理
教學過程中良好的組織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打鬧、說話,課堂效率不會高,遇到這種現象老師要及時管理;學生分組討論時,同學們討論起來剎不住車了,老師要及時采取措施調控好課堂。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慢言慢語,也要及時給予幫助,讓學生不厭學千萬別傷到學生的自尊心。
5.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需要熟練應用多媒體
單一的教學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學生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需要我們采用多種手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課堂容量,節省板書時間,以直觀性強、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優點,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經常使用。
6.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這位老師,才會愛聽他的課,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里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因此老師要注意儀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關愛學生,真心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讓學生喜歡你,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
7、做好課堂練習
課堂教學應講練結合,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檢測,特別是基礎知識,讓學生牢牢掌握,此外,還應對一些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
8、做好課堂總結
一節課下來,可能有些學生不知道到底學了些什么,這時就需要做好課堂總結,再次強調重點內容,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做好知識梳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規律,提高語文能力。不過,課堂總結最好是通過提問學生來完成,如設計“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這樣的問題來引起學生對該堂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9、優化板書。
過繁的板書容易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板書要提綱引領,兵是重點詞句。
10、效果監測
一堂課上完后,教師應對教學效果有所了解,對此應進行信息反饋,通過課堂的教學內容及舊知,給學生出一些檢測題,題的類型應多樣化,并要抓重點,突出學科特點,也可以寫學科日記,為寫作奠定基礎。其次,應要有主次之分,特別是潛能生的考慮要周全。
總之,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教師應有一顆熱愛事業的誠心,不斷探索、勇于創新。
【新課改下總結的語文教學模式】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
五年級下語文教學計劃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