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活動小結范文
送教下鄉活動小結范文
金秋的十一月,秋高氣爽,心曠神怡,名師送教下鄉,歡欣鼓舞,頗有收獲。
自11月13日到28日,由東寶區教育局教師管理科匯同區教研室組織了東寶區14位名師分五批送教下鄉到五個鄉鎮的五所學校(石橋驛中心小學、仙居中心小學、子陵中學、馬河中學、漳河中學),受到了所到鄉鎮、學校的廣大教師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讓送課和聽課的教師倍受啟發,頗具感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我們組織的這次大規模的送教下鄉活動是按照荊東教師[XX]4號文件精神,實施的第三步計劃。這次活動主題要求是“上好兩課,結好對”,即名師給學生上好教學課,給教師上好輔導課,拜師結對收徒弟。我們名師送去的不僅僅是兩節課,更主要是要送去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觀點,以課說法(新方法、新教法),以案明思(新思路、新思想),讓名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各種素養,在鍛煉中成長。同時,通過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讓全區教師都有學習名師的機會,讓他們迅速成長、成熟起來,使全區涌現更多的名師。在每個地方、每所學校,都舉辦了不同形式的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喻局長都會根據不同鄉鎮、學校的具體情況,認真做一番指導性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主要說明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開展這項的活動目的和意義;二是如何做好送教下鄉工作;三是對各鄉鎮、學校提出研訓一體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所有參會的教師對喻局長的報告聽得認真、記得仔細,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示和教育,明白自己在今后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怎樣做,才能與時俱進,才能不斷進步提高。尤其是各地(校)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更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石橋驛中心小學、仙居中心小學師徒拜結、合影留存。馬河中學印制了“拜師貼”,讓師徒共同簽字,各履職責;漳河中學的徒弟向師傅遞聘書、送鮮花,表示他們拜師的誠意。拜師結對的活動一浪高過一浪,把活動推向了高潮,讓師徒們的心靈都受到了振憾。師傅張欣、孔德文說:“我們通過這次送教下鄉活動,也是我們自己受教育、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所在,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學習,才能配對‘名師’的稱號,才能擔當師傅的責任”。
馬河中學徒弟代表劉姣老師在發言中說到:“作為徒弟的我們會制定好計劃,明確發展方向,向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走下去。在結對期間,我們一定會虛心向師傅學習,真誠向師傅請教。誠心、精心、細心、耐心是我們拜師學習的態度;勤學、勤問、勤看、勤聽是我們拜師學習的方法;成長、成熟、成才、成功是我們拜師學習的目的;我們深信通過師傅們的言傳身教及他們深厚的涵養、豐富的知識、精湛的教藝,一定會促使我們快速成長,在‘三尺’講臺上實現人身價值,用我們的青春之心碰撞出學生的心靈之火,用拼搏和汗水愛灑桃李,用努力和奉獻與師傅們攜手,共創東寶教育的輝煌”。
在仙居送教之時,仙居中心小學的李枝靜老師聽了名師的課之后,深有感觸的說:“名師送教下鄉,真是如久旱的甘雨,讓我們在自己家門口,真實的課堂上學到了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讓我們受益非淺,真是太好了”。石橋驛教育干事楊昌國號召全鎮聽課的小學教師要學習名師的四種精神(認真鉆研教材、精心組織教學的精神;不斷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精神;密切聯系生活、社會進行教學的精神;苦練教學基本功的精神,即一筆字、一口話、一臉情),在名師的引領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石橋驛的教育增光添彩
在最后一站的漳河中學,王理國校長在交流大會上說到:“四位名師的教學讓我們見識了課堂教學藝術的魅力,讓我們領悟了全新教育理念的活力,讓我們懂得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名師的四節課,體現了‘新’、‘實’、‘活’三個特點。“新”(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形式);“實”(教學設計樸實、課堂教學真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扎實);“活”(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氛圍活躍、教學的實例鮮活);他要求全校教師學習名師,自我反思,尋找差距,再掀學習高潮,再鼓研訓熱朝,再創漳河教育新高”。
專題理論講座與送課下鄉緊密結合。
專題理論講座的目的是集中解決鄉鎮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師分別結合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經驗體會和專業發展團隊的作用發揮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題為《農村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淺談初中物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制“數學筆記”---問學案》、《注重校本教研 加快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講座。由于講座教師是我校的一線教師,作為市、區級教學骨干,他們不僅對新的教學理論思想有較全面、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們作為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改革者,有將理論轉換為實踐的經歷,品嘗過在這種轉換過程中的甘苦,因而他們結合這幾節課在專題講座中講出來的東西具有地域性,針對性,更貼近鄉鎮中、小學教師的需要,而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更能進一步幫助解決鄉鎮中、小學教師的理論觀念問題。訥河市教育局的房恒如副局長做了重要講話,講話切中要害,語重心長,既闡釋了本次活動的意義,又談到了本次活動的亮點,并對今后的教研工作、教學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確了訥河市教育今后的發展方向。會上,訥河市教師進修學校的王交發副校長對今后的教研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9月28日我們又驅車大約一小時來到了訥河市六合中心校,這是一所中小學在一起的農村中學,我們根據在永豐中心校地教學情況,對這一天的教學內容和講座又做了適當的調整,使課堂更切合實際,使講座更有針對性。
收獲與反思
此次“送教下鄉”活動,從提高針對性、有效性角度出發,以鄉鎮教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要內容,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將先進理念的教學實際與教師培訓融為一體,采用專題講座、示范課、城鄉教師互動研討、結對幫扶、城鄉聯動互動交流等形式。在各種活動中,農村教師與城區學校教師一起上課、聽課、評課,一起參與教學研究,一起探討教學疑難,其收到的效果是顯著的。與以往的送教活動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實效大幅度的提高。
“送教下鄉”工作使送教的骨干教師們深切感受到了鄉鎮教師的樸實、真誠,以及他們的敬業、奮進精神,使城區教師得到了鍛煉和進一步充實。也使所有送課教師和受教教師豐富了從教經歷,教學中無論是對課標的領悟,對新教材的把握,對教法學法的運用,對新課堂的駕馭都得不到不同層次的提升,為教師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淀了豐厚的力量,實現了城鄉教師優勢互補,雙贏共進。
回顧本次的“送教下鄉”工作,感受收獲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的反思。我們作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的組成部分,形成一種城鄉互動共同提高的長效機制。因此在下一階段的送教工作,我們將對以下幾個問題在學習和實踐中去認識和解決。
反思一:城鄉知識差距仍然存在,如何利用我校現有的
資源更好的做好縮短城鄉教學間差距的工作是今后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反思二:此次送教下鄉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城鄉校際間的互動交流應該得到延續,憑借此次送教下鄉的平臺建立起與送教學校的長期的交流,增加雙向送教與互動性研討活動,差異本身即資源,應充分運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學校的能動作用,做好與鄉鎮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互動交流,我們將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力爭實現新的跨越。
【送教下鄉活動小結】相關文章:
個人學教活動學習小結范文推薦03-20
送教下鄉個人總結范文03-31
上山下鄉訪問調查工作小結03-20
幼師送教下鄉國培總結范文02-17
創先爭優活動小結范文02-28
畜牧局創先爭優活動小結范文03-20
世界標準日宣傳活動小結范文(精選10篇)10-17
精選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個人小結范文03-19
先進性教育活動個人小結參考范文03-19
精選鄉鎮先進性教育活動個人小結范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