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雷電頌的教學反思
歷史劇雷電頌的教學反思
《雷電頌》是郭沫若歷史劇《屈原》中的一個片斷,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靈獨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詩,文章通過對風雷電的呼喚表達了主人公對光明和渴望和對黑暗的憎恨。文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事物都有著象征意義,這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前,我雖然仔細地備過課,但總覺得知識點繁多,也沒有掌握能夠講好,似乎不論怎么備,心里也沒底。到了課堂上,我抱著臨場發(fā)揮的念頭,期望著能在課堂上上出一點驚喜。
第一課時我先讓同學介紹和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如戲劇的知識、作者情況和主人公屈原的相關信息(提前安排同學回去搜集),介紹完這些信息已經(jīng)過去了半節(jié)課的時間。接下來,我給同學范讀了課文,并盡量做到聲情并茂,其實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的腦海里反復在想下一步怎樣做才干收到最好的效果。課文讀完后,我發(fā)現(xiàn)同學好象沒有馬上從課文的意境中回過神來,于是我停了片刻,沒想到片刻之后同學竟然鼓起掌來,“老師,你讀得太好了。”一個平時課堂上很活躍的男生喊道。這是我事先沒有料到的,于是我抓住這一契機,說道“謝謝大家的夸獎,但是我讀的好在哪里呢?”“語調、語氣處置的好。”“太有感情了!苯(jīng)大家這么一說,我問道“那你從我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感情?”同學舉手人數(shù)眾多,發(fā)言踴躍,有的說“一種強烈的憤怒”,有的說“對好的事物的追求”,并通過互相補充,歸結為是對“光明的熱烈追求和向往! 其實這就是這篇文章內容方面的重點,緊接著我們根據(jù)這兩種感情將課文的內容分為兩個局部,并概括出了兩局部的主要內容。
結束這節(jié)課之前,照例有一個質疑問難的環(huán)節(jié),我說“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表示得相當好,那么誰還有什么疑問嗎?”這時一個平時并不愛發(fā)言的同學,起來問道“老師,文中對光明的渴望表示在哪里?”雖然象征這個知識點沒有涉和,但從外表上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有的同學就回答說“因為文中反復在大聲地呼喚風雷電,而風雷電代表的就是光明!弊詈笪铱偨Y說“這個同學提的問題很有價值,也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解決的重點!本瓦@樣一節(jié)原本沒有多大掌握的課,順理成章地完成了重點,并自然過渡到了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
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上有時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火花,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當然前提必需是教師要充沛地備好課,將教材的內容裝到腦子里,只有這樣才會在思維的火花閃現(xiàn)時和時抓住并有機地融會貫通。
【歷史劇雷電頌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歡樂頌》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24
關于《豆腐頌》教案11-17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方虒W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