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教學設計
《魔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田、伯、八、只”4個生字,讀準翹舌音“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田、只”。
2 認讀聲母“b、p、m、f”。拼讀音節“bó、bā”。
3 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重點和難點
指導聲母和韻母相拼時,要按照“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讀音規則。
教學準備
媒體動畫,拼音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出示課題,導入課文。
1 小朋友,你看過魔術嗎?
2 播放媒體動畫,說說這個動畫講了什么?
3 有一首兒歌寫的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小魔術。
4 出示課題,跟老師讀。
說明:
通過讓學生看動畫片引入課題,讓學生說說平時看過哪些魔術,調動他們已有的經驗,使之學有興趣,同時進行了說話訓練。
二 聽錄音回答問題,學習生字。
1 聽課文錄音,說說誰在變魔術?
2 學習生字:“田、伯”。
。1)演示“田”的筆順,復習筆畫“橫折”。
。2)出示“bó”的音節,指導拼讀正確。
3 再聽課文錄音,田伯伯是怎樣變魔術的?
4 學習生字:“八、只”。
。1)出示“bā”的音節,指導讀正確。
。2)演示“只”的筆順。
說明:
這一環節中,通過兩次帶著問題聽錄音意在讓學生整體了解兒歌的內容,再按一定的步驟學習四個生字,每個字的學習突出重點,有的抓筆順,有的帶出音節,為后面的學習進行鋪墊。
5 你還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6 在書上描摹“田、只”。
三 讀兒歌,鞏固生字。
1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要求:指讀課文,字字過目。
2 同桌指讀。要求:指讀課文,不加字,不漏字。
3 小組合作讀。要求:讀準字音。
4 大組交流,熟讀成誦。
四 學習聲母“b、p、m、f”,以及聲母和韻母相拼的規則。
1 這首兒歌真有趣,兒歌中講了(出示句子)“魔術師田伯伯變出一只小松鼠和
八只綠鸚鵡!闭埬阕x讀這句話。(個別讀,齊讀)
2 剛才我們學了音節“bó、bā”,它們是由聲母“b”和單韻母“ó、ā”相拼組成的。
3 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要學習四個聲母。
。1)出示四幅圖,跟老師讀“b、p、m、f”。
。2)順口溜幫助學習聲母。
右下圓圈bbb,右上圓圈ppp。兩個門洞mmm,傘柄朝上fff。
說明:
由所學過的單韻母自然過渡到四個聲母的學習,采用順口溜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區分聲母的字形,有助于他們記憶。
4 聲母和韻母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呢?
動畫媒體演示:bó b——ó——bó
bā b——ā——bā
5 小結拼讀規則:“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6 學生試著拼一拼。
7 對照前四幅圖逐一出示:
bō b——ō——bō(播)
pá p——á——pá(爬)
mō m——ō——mō(摸)
fó f——ó——fó(佛)
8 在文中找出“bó、mó、pà、fú”讀音的生字,再讀一讀。
說明:
按照拼讀規則拼讀音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本環節的設計意在體現學習的坡度由圖片到音節、由音節到拓展識字再到鞏固課文中接觸的生字,有機融合。
五 課外拓展。
1 出示補充兒歌《婆婆拔蘿卜》。
2 拼拼、讀讀、演演。
說明:
此環節應根據教學用時,自行掌握。兒歌中出現的大部分漢字都是由本堂課新授的四個聲母同單韻母相拼而成的音節,意在鞏固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
【《魔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