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ɑ》教學設計的總結
《ɑ》教學設計的總結
第1課時
一、自我介紹
教師活動
1.導入新課:小朋友,大家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首先讓我們來互相認識一下,好嗎?(教師首先作自我介紹,然后讓每個學生站起來作自我介紹)
2.對于每位學生的介紹,教師都應該認真聽取,爭取盡快熟悉每一位學生,同時應該根據學生自我介紹時的具體情況作出積極地回應,讓每一位學生都認為自己受到了教師的重視。對于顯得緊張的學生,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來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消除緊張的情緒。
二、漢語拼音的作用
教師活動
1.提問:大家在幼兒園都學習過什么知識呢?
2.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認識,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歌舞表演。
3.在學生表演完之后,可以借機提問:你們能寫出你們唱的兒歌的歌詞嗎?
4.設問:那你們是怎么知道這些歌詞讀音的呢?
5.繼續設問:老師又是怎么知道它們的讀音的呢?有誰知道嗎?
6.告訴學生每個漢字都有一個對應的拼音,通過這些拼音,我們可以知道所有漢字的讀音。你們想學習漢語拼音嗎?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正式來學習漢語拼音了。
三、a的讀音
教師活動
1.引入: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正式進入漢語拼音的學習了,有哪位同學能說出幾個漢語拼音的拼音字母來嗎?
2.對能夠說出一些拼音字母的同學一定要給予表揚,同時用幻燈片或掛圖的形式出示教科書第四的情境圖,然后提問:同學們觀察一下,看看左上角的小男孩像什么?
3.對于學生的回答,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給予肯定,同時提示學生,小男孩的頭像就像a的半圓,而他手上拿著的話筒就像a的小辮子。
4.在學生認識了a的字型后,教師可以開始講解a的發音。
5.領讀后,可以讓全班齊讀三遍,幫助學生進一步記住a的讀音。
6.齊讀后,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讀,每組讀三遍,看哪一組讀的最好。
7.在學生分組讀的過程中,應該仔細聽,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
第2課時
一、認識聲調符號
教師活動
1.再次出示教科書第四頁的示意圖,指導學生觀察右上角四個a上面的小符號,讓學生試著說一說那是什么東西?
2.對于回答出聲調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同時教學四個聲調的高低升降變化。并首先示范,然后領讀三遍。
3.讓學生借助手勢來學習聲調,讓他們自由地讀兩分鐘。
4.學生自由練習后,讓全班齊讀帶聲調的a,每個讀三遍。同時加上手勢。
5.在學生齊讀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并認真地給予糾正,尤其要特別講解二聲和三聲的區別。
6.在學生基本掌握四聲的升降變化后,讓學生再次齊讀、分組讀。
二、正確書寫
教師活動
1.出示四線格的掛圖或幻燈片,告訴學生漢語拼音的四線格分上中下三格。
2.學生認識了四線格之后,開始講解a的寫法:a占四線格的中格,由兩筆組成,筆順是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半圓的起筆點和落筆點要對齊,豎要寫直,彎要寫短,做到渾圓飽滿。
3.在學生練習的時候,應該在全班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一些書寫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不防手把手地教他們握筆、發力的方法。
4.出示教科書第五頁“跟我學”的示意圖,讓學生看看圖片中小男孩的坐姿。
5.告訴學生在讀書和寫字的時候要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因為這樣有利于保護自己的視力。
6.在學生知道正確的坐姿后,再次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五遍a。
三、學習兒歌
教師活動
1.出示教科書第四頁兒歌的示意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片中畫了些什么。
2.肯定學生的回答,同時范讀一遍課本上的兒歌,讓學生找一找在這首兒歌中有哪些音節含有本課學習的拼音字母a。
3.領讀兒歌三遍。
4.讓學生自由地讀三分鐘。
5.在學生自由閱讀的過程中,全班巡視,并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生完成自由閱讀后,讓全班學生齊讀一遍。
【《ɑ》教學設計的總結】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