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

時間:2024-08-02 10:27:17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并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zhí)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傊怠(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傊怠斌w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難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規(guī)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huán)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并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yè)。并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qū)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于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參考范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并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于調查的問卷.最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qū)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yè)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huán)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采訪者對于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tǒng)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yè)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huán)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tài)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qū)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于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于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huán)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huán)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tài),自身優(yōu)勢多,能力得到發(fā)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chuàng)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fā)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于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yè)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yè)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yè)穩(wěn)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職業(yè),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fā)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于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yè),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占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愿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欲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欲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問題;在調研中發(fā)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各級政府和,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辦;對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八.改進建議;雖然對于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fā)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tǒng)計變成了數字游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級政府和,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后,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干凈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于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wěn)態(tài)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后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里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 在這里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里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2

  家庭和睦是幸福第一標準

  幸福感調查,是從經濟發(fā)展、社會公平、居民健康、社會文明、生活環(huán)境入手,圍繞居民在經濟狀況、家庭狀況、就業(yè)狀況、健康狀況、社會狀況、環(huán)境狀況等方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開展調查.

  調查報告顯示,70%的被訪市民感覺幸福.在被調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福的比例為16.13%,回答幸福的比例最高,為53.87%;傾向于感覺不幸福的比例為30%,其中,8.53%的被訪市民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

  從調查結果來看,市民對幸福感構成因素的價值取向中,認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環(huán)境(65.5%)、社會保障(64%)以及經濟收入(61.5%)、人際關系(57.1%)、理想職業(yè)(50.1%)等.

  調查報告顯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覺幸福,而未婚居民僅有59.83%感到幸福,離異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獨居居民中僅有47.22%感覺幸福.這說明,完整的家庭對市民來說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體幸福感反倒最低

  從收入層次看,幸福感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間,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層次是20xx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xx元~5000元間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別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見,幸福感高低與收入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有較為豐厚且穩(wěn)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而超高收入群體,或許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擾,在本次調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從文化程度看,學歷越高幸福感越低.調查顯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專學歷人群的幸福感最高,分別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幸福感只有57.14%.這說明低學歷人群比較安于現狀,高學歷人群有較強的危機感.就職業(yè)看,離退休人員和學生的幸福感最強,分別為86.32%和85.71%;而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及商業(yè)服務人員幸福感較弱;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幸福感居中,分別為64.71%、65.69%.

  翔安區(qū)居民幸福感最高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48.4%,女性51.6%.調查結果顯示,兩性的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很幸福和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不太幸福

  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

  數據顯示,幸福感與年齡大小成正比,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最高,占94.6%;77.8%的46歲至69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感到幸福.

  從區(qū)域看,島內外市民的幸福感介于70%~80%之間,翔安區(qū)最高,為80.0%.總體而言,島內外居民的幸福感差別不顯著,一方面反映出近幾年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使得島外發(fā)展迅速提升,島內外居民的幸福感正在趨同,島外居民的幸福感甚至略超過島內居民;另一方面也說明,城市的擁擠及生活成本,影響了島內市民幸福感的進一步提升.

  政協(xié)提案為幸福廈門支招

  本報訊連日來,在廈門兩會中,幸福廈門建設備受委員們關注.民進廈門市委對幸福廈門建設的整體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提升幸福廈門建設水平的對策建議,并提出《幸福廈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提案認為,廈門在打造幸福城市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不過在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廈門民生事業(yè)發(fā)展與百姓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區(qū)服務與居民需求有較大差距,在社區(qū)調查中發(fā)現,當前物業(yè)公司、業(yè)委會、開發(fā)商之間的居民公共空間利用及利益分配矛盾糾紛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物業(yè)、社區(qū)居民甚至其他部門之間引發(fā)矛盾的焦點.隨著廈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出現了一些環(huán)境問題.近幾年,雖然廈門私家車的逐漸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個體的幸福指數,但他們也對越來越凸顯的停車難、交通擁堵以及由此帶來的交通事故不斷上升等問題表示出強烈的擔憂,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私家車普及而帶來

  的幸福感提升.

  提案建議,經濟發(fā)展是幸福廈門建設的經濟基礎,在推進廈門新一輪跨越式發(fā)展中,切實轉變發(fā)展觀念和發(fā)展方式,必須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為指導原則,樹立和諧發(fā)展的理念.為此,廈門應以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化為契機,合理調整經濟產業(yè)結構.在推進幸福廈門建設過程中,廈門應當以打造公共財政體系,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增加對就業(yè)再就業(yè)、社會保障、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公共交通、生態(tài)環(huán)保、公共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讓廈門發(fā)展的成果為全市人民所共享.

  提案提出建議,幸福廈門建設需要營造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培育良性的社會心態(tài),這點離不開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政府信用體系,打造

  誠信政府,包括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fā)布制度,加大人大、政協(xié)、民主黨派、媒體輿論和公眾對政府誠信的監(jiān)督.同時,政府要組織有關機構建立非營利性的公共社會征信機構,強制工商行政管理、銀行、保險、電力、電信、自來水、煤氣等單位提供各自掌握的信息,建立社會基本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發(fā)布機制.建立健全企業(yè)和個人的信用體系,包括進行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文化教育及企業(yè)信用管理培訓,以此來提高社會主體的守信意識和維權意識.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是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并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zhí)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傊怠保℅NH)指標、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傊怠斌w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難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規(guī)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huán)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并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yè)、并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qū)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于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參考范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并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于調查的問卷、最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qū)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xx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

 。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yè)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huán)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采訪者對于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tǒng)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yè)職員

  年齡段:31x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性別:女

  年齡段:xx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huán)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x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tài)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qū)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于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于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huán)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huán)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tài),自身優(yōu)勢多,能力得到發(fā)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chuàng)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fā)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x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x—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于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yè)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yè)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yè)穩(wěn)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職業(yè),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fā)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于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yè),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占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愿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欲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欲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x、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幸福、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fā)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tǒng)計變成了數字游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裳浴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后,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干凈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于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wěn)態(tài)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后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里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在這里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里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4

  昨(24)日,成都市民幸福感總體評價為82.15分,滿意度較高,且較XX年提高了1.58分,較XX年提高了5.48分,連續(xù)兩年實現持續(xù)提升。

  通過調查,報告建議繼續(xù)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調查中,在問到對幸福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認為“家人健康”、47.70%認為是“子女教育”、47.13%認為是“醫(yī)療狀況”、42.28%認為是“食品安全”、41.63%認為是“住房條件”、36.54%認為是“社會保障”、32.51%認為是“婚姻家庭”、31.69%認為是“家庭養(yǎng)老”、21.51%認為是“人身安全”、18.31%認為是“偽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總體評價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從具體構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四項幸福感滿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便利三項則低于男性。

  年齡段的不同對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樣。其中,16—19歲的青少年幸福感評價,為83.63分;其次為50—59歲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滿意度為82.95分;再次為20—29歲和40—49歲年齡段人群,分別為82.60分和82.00分;而處于30—39歲的“75后85前”幸福感滿意度最低,為81.23分。

  記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體在七個方面評價分都最低,特別是工作環(huán)境和幸福感知兩項,分別為71.19分和77.47分,分別比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幸福感

  從婚姻狀況來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為82.29分,喪偶人士幸福感為81.13分;離婚人士幸福感最低,僅為78.94分。從構成項目看,離婚人士在家庭環(huán)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滿意度低,分別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環(huán)境方面滿意度較高,分別為87.24分和86.02分。

  從職業(yè)來看,機關事業(yè)單位和教師群體幸福感,為85.32分;其次為離退休人員和個體經營戶,幸福感分別為83.32分和83.05分;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一般職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幸福感依次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業(yè)、失業(yè)人員幸福感最低,僅為77.79分。

  幸福感和學歷高低關系不明顯

  從學歷方面看,小學群體的幸福感,為82.94分;其次為大專、大學群體,為82.59分;接下來依次為初中群體和中專、高中群體,分別為82.14分和81.48分;而碩士群體的幸福感最低,僅為79.90分。

  其中,碩士群體在工作環(huán)境方面滿意度較低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滿意度為74.49分。而小學群體盡管滿意度較高,但在工作環(huán)境方面滿意度最低,僅為67.67分。

  收入與幸福感呈一定正相關

  按照500元的等距將收入分成九組,從調查結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組低收入群體幸福感較低,分別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組中等收入群體的幸福感分別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幸福感,分別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體在工作環(huán)境滿意度差距較大,低收入群體滿意度最低,僅為66.54分;而高收入群體滿意度較高,達76.56分。

  第三圈層幸福感

  從區(qū)域看,一、二、三圈層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層幸福感,評價分數為83.74分,二圈層次之為81.6分,一圈層最低為81.16分。從七個一類指標看,生存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是各圈層間的幸福感拉開距離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區(qū)(市)縣為新津、崇州和龍泉驛。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5

  幸福感又稱為國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幸福指數”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數字越大就證明幸福感越高,是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

  一、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因素

  1、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是所有社會物資條件中對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夠擁有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家庭和睦和社會環(huán)境

  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環(huán)境的好壞影響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3、人際關系和自我實現價值

  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緩解工作生活上的壓力,處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幸福感自然能夠提高,對未來積極樂觀,保持愉悅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發(fā)揮,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幸福感不是想當然的,不是政府搞的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這只是紙面上官員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

  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普遍的生活壓力,調查得知,大學畢業(yè)就業(yè)問題已經成為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順心跳槽問題,理想工資與實際工資差距太大等問題;

  3、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居民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了解,并仍有懷疑態(tài)度,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個原因;

  4、社會炒房,哄抬房價,導致人們心中的天枰漸漸失去,什么都漲價,工資卻不漲,漲工資降房價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三、改進與建議

  1、政府在制定和調整政策的時候,要更加倍地重視經濟,其中表現在物價和房價上,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因地制宜的正確引導經濟發(fā)展;

  2、加快經濟和社會轉型,一切從居民角度出發(fā),加快解決人們的教育、醫(yī)療、住房和福利等基本保障,關注人們切身利益,才能全面提高幸福指數;

  3、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進經濟的發(fā)展,促進城鄉(xiāng)居民充分就業(yè),擴大就業(yè)機會和空間,激勵居民自主創(chuàng)業(yè),為自主創(chuàng)業(yè)提供相應的輔助支持,從而提高居民收入;

  4、提高政治和諧感,提高行政辦事效率,簡化行政辦事程序等;

  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就業(yè)問題和精神文化素質,更會影響經濟、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

  金錢不是而已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東西,信仰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持,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怎樣求生存,每個人心里都要有把尺。貧富差距拉大、生存環(huán)境惡化以及通貨膨脹、物價過高等都已經成為中國人所焦慮的問題,發(fā)展方式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6

  1、離異居民幸福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居民選擇"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為14.9%,和喪偶居民,這一比例為11.7%,離異居民的比例最低,僅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合并來看,未婚居民傾向于幸福評價的比例為65.30%,已婚居民為77.40%,離異居民為53.10%,喪偶居民為61.70%。做負向評價的趨勢與此相同,離異居民傾向于不幸福評價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離異和喪偶各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別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為幸福感正向影響。從有無子女受教育一項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高于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反向評價上結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無受教育子女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值為3.78,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這一數值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組,比例分別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組。有自有住房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數為3.8,租房居民組為3.5。

  4、家庭收入差別。把被調查居民分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組、xx元組、20xx—5000元組、5001—10000元組和10000元以上組,結果發(fā)現幸福感評價與家庭收入高低有線性關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組幸福感平均值分別為3.40、3.62、3.78、3.89和3.95.各組在幸福感各選項上的選擇比例與這一結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越高,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慮到家庭人口的不同,進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發(fā)現,家庭人均收入與幸福感的評價呈低度相關,相關系數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評價波動較大,隨著收入增加表現為從低向高震蕩變化,特別是人均xx元以下變化復雜,之后的變化幅度減小逐漸平緩,達到一定高點后不再變化,甚至略微下降。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7

  七成五的調查者最關注身體健康狀況和收入分配差距

  從此次調查反映的結果來看,七成五的調查者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覺幸福.其中,最關心的個人生活領域問題是身體健康狀況,最關注的社會問題是收入分配差距.身體健康狀況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新疆城鎮(zhèn)居民幸福生活的兩大源泉.絕大多數調查對象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覺幸福.在調查對象中,占76.45%的人認為自己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或幸福認為自己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僅各占1.11%.

  在個人事業(yè)發(fā)展上,有12.89%的人認為在生活中充分實現了個人價值,有35.78%的人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人價值.

  就此記者采訪了自治區(qū)發(fā)改委經濟研究院價格研究所副研究員韓麗萍.韓麗萍認為,接近半數調查對象認可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但也有僅四成的受調查者感受不明顯,說明這部分人對自己的個人理想尚沒有明確的指向.有近八成的受調查者對自己目前的職業(yè)表示滿意,結合收入水平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盡管目前新疆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水平還不高,但絕大多數群眾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滿意的,表現出較高的職業(yè)忠誠度.

  在當前最關注的社會問題選項中,選擇最多的是收入分配差距,其次是食品安全,第三是房價,第四是醫(yī)療制度改革.與上年相比較,調查對象關注的社會問題的次序有一定變化,去年處于前四位的分別是食品安全、房價、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差距.

  韓麗萍認為,次序的變化說明人們對上述問題的關注度發(fā)生了變化,根本原因是各級政府在相關領域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從而使人們關注的焦點發(fā)生了變化.調查分析報告認為,在新疆,有52%的城鎮(zhèn)居民對當前收入分配現狀持正面看法,但也還有31.77%的城鎮(zhèn)居民對收入現狀感到不滿意.職業(yè)越穩(wěn)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調查者感覺基本幸福.其中,職業(yè)越穩(wěn)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在調查報告中,設定幸福感最高分為100分,將90分以上確定為非常幸福,之下的'分數段分別為幸福、基本幸福、一般、不幸福.通過對調查對象為自己現在幸福感打分的統(tǒng)計表明:2325個調查對象總平均分為75.65分,總體平均分處在基本幸福范圍.大多數受調查者的感受處于幸福生活狀態(tài).調查對象中,有7.32%的男性調查者打分在91分100分,20.98%的男性調查者打分在81分90分,24.88%的男性調查者打分在71分80分;而打相應分數段的女性調查者分別為11.02%、22.04%和36.33%,這說明相對而言,女性調查對象的幸福感較男性強.

  從分析的結果來看,學歷不同,幸福感也不同.

  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調查對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占12.50%,打分在81分90分的占34.50%,打分在71分80分的占12.50%;初中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占8.70%、30.43%、43.48%;高中或中專學歷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占11.76%、17.65%、17.65%;大專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占12.36%、22.47%、24.72%.

  對此韓麗萍認為,相對而言,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幸福指數明顯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這印證了一種心理現象,即生活簡單,沒有更多欲望的人,往往容易感覺有滿足感,也就是幸福感.從不同職業(yè)的調查對象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對家庭收入感到滿意的(含非常滿意和滿意)占29.21%,為最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與此基本相當,為28.57%;其他企業(yè)人員調查對象對家庭收入感到滿意的占19.57%.說明新疆的城鎮(zhèn)居民中,在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的人,收入穩(wěn)定可靠,生活相對寬裕.而企業(yè)職工壓力較大,工作及收入穩(wěn)定性差,幸福感較低.韓麗萍說.從不同收入水平的調查對象看,幸福指數基本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調查對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占8.70%,打分在81分90分的占18.36%,打分在71分80分的占24.64%;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占10.74%、24.16%、30.87%;月家庭平均收入在5000元8000元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占9.86%、28.17%、42.25%.說明在當前的生活狀態(tài)下,努力增加收入,滿足物質需求,仍是廣大群眾追求的主要目標.

  近三成居民對目前收入滿意

  據調查顯示,對當前家庭收入現狀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只占28.45%,感到不滿意和極不滿意的占31.77%,處于兩者之間的占39.78%.這說明相當一部分群眾對收入現狀感到不滿意,應當引起重視.

  同時,調查對象中對當前收入分配現狀持正面看法(包括認為選擇非常公平、

  公平和基本公平)的1209人,占52%,超過一半.但也有1116人選擇了不公平

  和極不公平,說明調整和完善當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工作應加快進行.僅四成調查者滿意住房,三分之二的調查者擔憂環(huán)境衛(wèi)生,而對居住地的醫(yī)療條件和醫(yī)療服務滿意的調查者不到三成,對交通出行滿意的調查者僅有四成.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8

  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影響幸福感

  根據報告,城鎮(zhèn)家庭幸福感仍高于農村家庭幸福感;女性、年齡更長、健康良好、非農戶籍、受教育程度較高和初婚有配偶等人群的家庭幸福感更高.對此,參與調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表示,這主要與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有關.女性、健康良好、非農戶戶籍、受教育程度較高和初婚有配偶等特征人群主要是健康狀況較好、收入水平較高、家庭和工作壓力相對較小的階段,特別是非農業(yè)人口初婚有配偶女性,社會保障水平較高、家庭關系簡單、和諧,經過了壓力和養(yǎng)育子女壓力比較大的階段,因此幸福感相對比較高.

  中國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則表示,調查及其成果的發(fā)布,通過探求家庭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希望能夠引起全社會對家庭發(fā)展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進一步強化家庭建設的責任意識和家庭發(fā)展的擔當意識.毋庸置疑,家庭擔當意識越高,社會的家庭幸福感指數就越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伍海霞表示,根據調查,男性的個人與家庭幸福感均低于女性.雖然我國在家庭、教育、就業(yè)等領域倡導男女平等,并取得豐碩成果,但在社會與家庭中仍賦予了男性更大的責任與壓力,使得男性缺乏應有的幸福體驗.

  家人團聚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次調查,20xx年全國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家庭比例合計為76.89%,比20xx年高出0.62個百分點.雖然不幸福家庭占比較低,但主要集中于孤寡和患病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受災家庭、單親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

  王廣州對此表示,家庭是否幸;蚨嗷蛏偃Q于家庭的完整性和居住方式.我國獨居、老年人口、流動、殘疾、留守和單親家庭的比例持續(xù)升高,有些與生命周期有關,有些與居住模式及生活壓力有關,有些與社會管理與服務有關.王廣州指出,調查中,家人團聚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感影響因素之一,有些是可以進行干預和制度改善的,比如受災家庭、單親家庭、人口流動、留守家庭.他建議,從公共政策不斷完善的角度,首先要確保家庭發(fā)展能力的可持續(xù),其次是盡可能消除家庭團聚的制度障礙因素,第三要不斷改進公共服務的水平和模式,盡可能使一些面臨困難的家庭得到及時關注.

  食品安全影響幸福指數

  據調查數據顯示,已婚有配偶對個人幸福感的提高有積極作用,相反,喪偶、離異不僅是婚姻狀況的`轉變,也是生活方式和社會角色的轉變,對個體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產生著較大的負面影響.

  對此,王廣州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發(fā)展趨勢,人與人的交往模式、溝通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社會風氣、道德觀念和理念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以往結婚和離婚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事件.目前離婚確實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這與新媒體、公共媒介宣傳和文化氛圍有很大關系.雖然離婚不是什么非常不光彩、也談不上什么大逆不道,但也絕不是需要天天宣傳和值得炫耀的事情.我們認為:結婚不能隨意,離婚也不能隨意.家庭建設既包含物質建設,也包含精神建設,家庭建設的目標是使人人家庭幸福,使人人積極向上.王廣州說.另外,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影響著人民的幸福指數.對此,王廣州表示,食品安全是關乎全社會健康的大事.加強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和對違法懲處不僅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而且是實施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管部門的責任.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9

  家庭和睦是幸福第一標準

  幸福感調查,是從經濟發(fā)展、社會公平、居民健康、社會文明、生活環(huán)境入手,圍繞居民在經濟狀況、家庭狀況、就業(yè)狀況、健康狀況、社會狀況、環(huán)境狀況等方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開展調查。

  調查報告顯示,70%的被訪市民感覺幸福。在被調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钡谋壤秊16.13%,回答“幸!钡谋壤,為53.87%;傾向于感覺不幸福的比例為30%,其中,8.53%的被訪市民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

  從調查結果來看,市民對幸福感構成因素的價值取向中,認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環(huán)境(65.5%)、社會保障(64%)以及經濟收入(61.5%)、人際關系(57.1%)、理想職業(yè)(50.1%)等。

  調查報告顯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覺幸福,而未婚居民僅有59.83%感到幸福,離異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獨居居民中僅有47.22%感覺幸福。這說明,完整的家庭對市民來說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體幸福感反倒最低

  從收入層次看,幸福感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間,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層次是20xx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xx元~5000元間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別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見,幸福感高低與收入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有較為豐厚且穩(wěn)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而超高收入群體,或許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擾,在本次調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從文化程度看,學歷越高幸福感越低。調查顯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專學歷人群的幸福感,分別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幸福感只有57.14%。這說明低學歷人群比較安于現狀,高學歷人群有較強的危機感。

  就職業(yè)看,離退休人員和學生的幸福感,分別為86.32%和85.71%;而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及商業(yè)服務人員幸福感較弱;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幸福感居中,分別為64.71%、65.69%。

  翔安區(qū)居民幸福感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48.4%,女性51.6%。調查結果顯示,兩性的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很幸!焙汀靶腋!钡谋壤哂谀行,而回答“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陀谀行。

  數據顯示,幸福感與年齡大小成正比,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占94.6%;77.8%的46歲至69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感到幸福。

  從區(qū)域看,島內外市民的幸福感介于70%~80%之間,翔安區(qū),為80.0%?傮w而言,島內外居民的幸福感差別不顯著,一方面反映出近幾年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使得島外發(fā)展迅速提升,島內外居民的幸福感正在趨同,島外居民的幸福感甚至略超過島內居民;另一方面也說明,城市的擁擠及生活成本,影響了島內市民幸福感的進一步提升。

  政協(xié)提案為“幸福廈門”支招

  本報訊連日來,在廈門兩會中,“幸福廈門”建設備受委員們關注。民進廈門市委對“幸福廈門”建設的整體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提升“幸福廈門”建設水平的對策建議,并提出《“幸福廈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提案認為,廈門在打造“幸福城市”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不過在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廈門民生事業(yè)發(fā)展與百姓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區(qū)服務與居民需求有較大差距,在社區(qū)調查中發(fā)現,當前物業(yè)公司、業(yè)委會、開發(fā)商之間的居民公共空間利用及利益分配矛盾糾紛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物業(yè)、社區(qū)居民甚至其他部門之間引發(fā)矛盾的焦點。隨著廈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出現了一些環(huán)境問題。近幾年,雖然廈門私家車的逐漸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個體的幸福指數,但他們也對越來越凸顯的停車難、交通擁堵以及由此帶來的交通事故不斷上升等問題表示出強烈的擔憂,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私家車普及而帶來的幸福感提升。

  提案建議,經濟發(fā)展是“幸福廈門”建設的經濟基礎,在推進廈門新一輪跨越式發(fā)展中,切實轉變發(fā)展觀念和發(fā)展方式,必須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為指導原則,樹立和諧發(fā)展的理念。為此,廈門應以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化為契機,合理調整經濟產業(yè)結構。在推進“幸福廈門”建設過程中,廈門應當以打造公共財政體系,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增加對就業(yè)再就業(yè)、社會保障、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公共交通、生態(tài)環(huán)保、公共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讓廈門發(fā)展的成果為全市人民所共享。

  提案提出建議,“幸福廈門”建設需要營造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培育良性的“社會心態(tài)”,這點離不開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政府信用體系,打造“誠信政府”,包括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fā)布制度,加大人大、政協(xié)、民主黨派、媒體輿論和公眾對政府誠信的監(jiān)督。同時,政府要組織有關機構建立非營利性的公共社會征信機構,強制工商行政管理、銀行、保險、電力、電信、自來水、煤氣等單位提供各自掌握的信息,建立社會基本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發(fā)布機制。建立健全企業(yè)和個人的信用體系,包括進行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文化教育及企業(yè)信用管理培訓,以此來提高社會主體的守信意識和維權意識。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10

  xx月份,我們對我鎮(zhèn)中小學的在職教師進行了關于職業(yè)幸福感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下發(fā)問卷40份,收回40份,收回問卷全部有效。現將問卷情況分析如下:

  一、教師基本情況

  1、所收回的40份問卷中有男教師20名,女教師20名,男女教師比例相當。

  2、年齡在20-35歲之間的有28人,占總人數的70%;36-45歲之間的有5人,占總人數的12.5%;46-55歲之間的有5人,占總人數的12.5%;55歲以上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5%。

  3、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7人,6到XX年以上的有9人,11-30年以上的有19人,30年以上的有5人。

  4、教師的有36人,學校中層干部4人。

  5、幼兒園的有1人,小學的有24人,中學的15人。

  6、副高級以上的有6人,中級的有9人,初級的23人。暫無2人。

  二、選擇教師職業(yè)的主要原因分析

  有22人選擇a熱愛教師職業(yè),有13人選擇b工作較穩(wěn)定,有0人c選擇有較多假期,有5人d選擇了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通過分析,選擇教師的職業(yè)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熱愛教師職業(yè),占55%;二是因為工作穩(wěn)定,占32.5%。由此可見,選擇教師職業(yè)因為熱愛和工作穩(wěn)定的居多。這說明,在所調查的教師群體中,有半數以上因為熱愛而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這是可喜的。

  三、壓力狀況調查

  1、壓力狀況:有0人選擇了沒有壓力,有17人選擇了壓力一般,有23人選擇了壓力較大,有0人選擇了壓力極大。

  2、對一天工作之后的心理反應:有9人選擇了疲憊不堪;有26人選擇了雖然感到累,但是心理滿足;有2人選擇了心里很輕松;有3人選擇了不管如何,總是為了能維持生活而高興。

  3、壓力來源:有15人選擇了壓力來自于學生,有8人選擇了壓力來自于領導,有12人選擇壓力來自于職務訴求和升遷問題,有5人選擇了壓力來自于學?己。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壓力大,是個不容回避的話題。

  四、對假期的盼望程度

  1、有12人認為假期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占總人數的30%,有22人認為一般情況,占總人數的55%,有6人認為從來沒有。

  從這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認為長假調整心理,緩解壓力的情況一般。說明教師的假期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假期中各種學習太過頻繁。

  2、有6人盼望假期的到來,有23人一般,有11人感覺無所謂。

  通過這一點也能說明與上面的調查情況基本相符,大多數教師對假期期望值不高。

  五、工作中的幸福感調查

  1、對教師社會地位的自我感覺方面,有1人認為教師社會地位處于上層,有7人認為處于中層,有22人認為處于中下層,有10人認為處于下層。

  2、教師個人感覺最幸福的時間段,有8人選擇1年,13人選擇2-5年,有12人選擇6-XX年,有8人選擇在XX年以后。

  3、有9人選擇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狀態(tài)幸福,有12人選擇比較幸福,有19人選擇一般,有0人選擇不幸福。

  4、教師的幸福值,有5人選擇6分,有13人選擇7分,有13人選擇8分,有9人選擇9分。可以看出教師的幸福指數處于稍高的程度。

  5、有28人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是認為工作本身有趣,占70%;有23人認為是領導的支持與肯定,占57.5%;有24人認為家長的支持與肯定是獲得幸福的主要原因,占60%;有24認為工作集體關系融洽,占60%;有13人認為工作集體關系融洽,占32.5%。以上數據表明,領導支持、工作有趣、成就感、家長的支持等因素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相差不大,這說明以上因素都能夠影響教師的幸福。同事之間的集體關系需要進一步改進。

  6、沒有幸福的主要原因:認為工作煩瑣機械的16人,占40%;認為很少獲得成就感的10人,占25%;認為家長的不理解的18人,占45%;認為評價機制不合理的27人占67.5%;以上數據表明,工作煩瑣、評價機制不合理是讓教師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7、有2人認為如果有機會從事其它職業(yè),會立即放棄。有12人選擇需要考慮一段時間,占47.5%;有19人選擇不會放棄教師職業(yè),占47.5%;有7人說不清,占17.5%。以上數據說明,過半的教師對于本身職業(yè)表示認同。

  六、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的調查

  1、有18人選擇教師工作是事業(yè),有20人選擇教師是職業(yè)。有2人說不清楚。

  2、有11人認為學校教師目前的職業(yè)道德水平高,有24人認為較高,有5人認為一般,有3人認為較低。

  3、教師應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有19人選擇教師基本都能做到,有16人選擇大部分教師能做到,有5人選擇部分教師能做到。

  4、教師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方面,有21人選擇好,有16人選擇較好,3人選擇一般。

  5、對待后進生方面,有29人選擇絕大多數教師能關心他們,有9人選擇部分教師能關心他們,有2人選擇少部分教師能關心。

  對學校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情況:有2人選擇經常發(fā)生,有4人選擇時有發(fā)生,有14人選擇偶爾發(fā)生,有20人選擇沒有。

  從以上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還是高的。

  七、對學校的建議

 。ㄒ唬┯绊懡處熉殬I(yè)幸福度的主要原因

  通過調查發(fā)現,教師主要從學校管理、無謂檢查過多、形式主義過多、考核機制不科學、學校缺乏娛樂活動等方面對學校提建議。這些方面也正是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度的主要原因。

  (二)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在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方面:有16人選擇優(yōu)化教師辦公環(huán)境,有28人選擇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提高教師工資福利,18人選擇加強尊師重教意識,有17人選擇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fā)展機會。說明大多是教師渴望社會認同,自身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2、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調查結果顯示,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因素依次為積極的社會價值導向,公正的外部評價,正確的'自我定位,自我能力得到提升,較高的收入,學生考出好成績等五個因素。

  由于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教師個人的價值取向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很多教師不再信守無私奉獻,而更加傾向于按勞取酬,按質取酬。所以當教師認為自己的勞動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時,教師的職業(yè)期待自然減弱,職業(yè)幸福感隨之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提升的興趣減弱,更加難以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充電。

 。ㄈ┨嵘處熉殬I(yè)幸福感的幾點建議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提升廣大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成為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教師自身的重要課題。提升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水平,不妨注意如下問題:

  1、沒有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幸福童年教育。要通過學習研究、團隊活動、制度優(yōu)化等形式,倡導教師正確的職業(yè)幸福感、人生價值觀。

  2、營造良好的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在全社會范圍內真正樹立起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廣大教師時刻感受到職業(yè)帶給自己的精神愉悅。

  3、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目前在教育體系內部,對于教師的工作評價體系很難做到科學公正。鑒于此,我們應該下大力氣建立一套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相對公平的評價體系,而不是僅僅以學生的升學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業(yè)績的唯一或重要指標。

  4、幫助教師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很多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缺失,產生職業(yè)倦怠,是因為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憧憬,局限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應付狀態(tài)。這樣失去了生活、工作的激情。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幫助教師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讓教師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并時刻努力為美好的未來而不斷開發(fā)自己,豐富自己。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11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并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zhí)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傊(GNH)指標.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難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規(guī)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huán)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并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yè).并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qū)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于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參考范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并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于調查的問卷.最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xxxxxxxxxxx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qū)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yè)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huán)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采訪者對于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tǒng)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yè)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huán)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tài)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qū)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于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于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huán)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huán)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tài),自身優(yōu)勢多,能力得到發(fā)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chuàng)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fā)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于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yè)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yè)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yè)穩(wěn)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職業(yè),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fā)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于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yè),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占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愿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欲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欲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fā)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tǒng)計變成了數字游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

  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后,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干凈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于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wěn)態(tài)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后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里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在這里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里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12

  一、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簡單的教書,育人有時候更占據了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職業(yè)學校中,這種育人的作用更突出。這樣的高要求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通過本調查發(fā)現教師的總體幸福感比較低。

  面對學生,尤其是不服從管教的學生時,經常會有老師發(fā)出各種各樣的感慨,總體感覺就是對學生不滿意,但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因此對于這樣一份教書育人的工作產生著害怕上課,厭煩學生的情緒,在工作中難以找到成就感。

  教師的心理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yè),他們面對的是個性發(fā)展和成熟過程中的學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但眾多的調查結果和發(fā)生在教師身上的一些事故顯示,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二、調查分析總結

  為了了解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我們進行了調查問卷。通過對老師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現在的教師職業(yè)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在崗位上有時會感到幸福,有時會感到沮喪。特別是高中的老師,面對學校領導的加壓、同事之間的評比及升學率的多少,讓他們感到壓力非常大。

  從調查結果來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總體上來說,女教師的總體幸福感要比男教師的總體幸福感高,但是并沒有顯著性差異;從學校這個角度上分析,教師的總體幸福感也沒有顯著性差異;從職稱這個角度上分析,教師的總體幸福感雖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因子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上差異性顯著。

  教師幸福感是教師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的評價,它直接影響教師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性別壓力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社會、學校、課堂教學、人際關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社會在性別觀念上仍然缺乏寬容度。一般來講,男性會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更大的熱情。所以在同樣的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壓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緩解壓力的環(huán)節(jié)上,女性的特質決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強,因此在幸福感的體驗上男教師與女教師就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教師的職稱不僅僅決定著教師的工資水平,而且也是對教師師德、教育教學水平的一種認定。在一個調查研究(高校教師職稱、月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發(fā)現教師的主觀幸福感隨職稱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強。通過數據分析也表明了雖然教師的總體幸福感在職稱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這個因子上,卻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職稱對教師在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這個方面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由于職稱的高低影響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評價,而當自我價值高低的認識與所處環(huán)境的認知和價值期望發(fā)生矛盾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情緒,遭受更多的自我壓力,這樣對幸福感的體驗就會下降。

  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的幸福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社會和學校重視的問題。只有心理健康能體驗到工作和生活快樂幸福的教師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的健康人才。我認為提高教師的幸福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幸福感的關鍵就是改變觀念,要讓教師學會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確合理的認知,改變不合理信念,這樣可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讓教師學會各種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發(fā)生的技能,當事件發(fā)生時教師才能將壓力水平降低;影響幸福感體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和學校對教師的關愛。

  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非物質性生產,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學校要圍繞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以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給教師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01-13

2020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02-02

居民調查報告03-01

幸福感調查報告03-12

幸福感調查報告05-17

居民收入調查報告01-08

貧困居民調查報告04-27

居民環(huán)保意識的調查報告05-05

貧困居民調查報告04-26

幸福感調查報告優(yōu)秀02-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图第1页 | 国产1024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 日韩 欧美 亚洲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欧美乱性视频 |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看成人 | 亚洲mv日韩mv欧美mv | 亚洲人交性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欧洲乱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天天夜日日日日碰日日摸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推荐在线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 免费高清资源黄网站在线观看 | 日日草草 | 亚洲视频精品 | 麻豆传煤一区免费入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 |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操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 | 免费久草视频 | 卡一卡二卡三精品入口 | 欧美国产大片 | 天天艹 | 国产精品视频国产永久视频 | 美女秘密视频白丝 | 妞干网免费视频观看 | 好男人在线社区影院www | 欧美老熟 | 日韩黄色三级视频 | 国产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第一福利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夜色 | 男女做爽爽视频免费观看 | 窝窝午夜一级看片爽 | 性爱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