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么應當如何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陜西華清池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1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陜西華清池,我是你們的導游 xx。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地處西安城東,驪山北麓,距離西安僅 30 公里。它自古便是游覽沐浴的絕佳勝地,位列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 年,華清宮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旖旎秀麗的驪山風光,天然造化的溫泉,無一不吸引著在陜西建都的歷代天子。周、秦、漢、隋、唐等朝代的封建統治者,都將這塊風水寶地當作他們的行宮別苑。
華清池的歷史,能追溯到遙遠的原始社會。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時期,就有原始先民在此活動,他們也是驪山溫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在此修建 “驪宮”;“千古一帝” 秦始皇 “砌石起宇”,命名為 “驪山湯”;漢武帝對秦湯進行修葺;北周武帝建造 “皇堂石井”;隋文帝開皇三年,重新加以修飾,還種植了數千株松柏來美化溫湯景致。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營建 “湯泉宮”,竣工后親率文武百官前來,親筆御書《溫泉銘》,并讓石匠刻碑拓印,以示群臣。
到了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這里又經大規模擴建,公元 747 年 10 月新宮落成,改名為 “華清宮”。“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宮城依山面渭,依驪山山勢而建,以朝元閣所在的西繡嶺第三峰和溫泉總源為軸線,以總源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既巧妙利用了溫泉,又彰顯了皇宮嚴謹的.布局。宮周修筑羅城,修建登山輦道以及通往長安的復道,內部設有百官衙署和公卿府第。“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至此,華清池達到了它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華清池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浪漫愛情故事。“帝輦恒從十月來,羽騎云游應山綠”,據記載,從公元 745 年至 755 年,每年 10 月唐玄宗都會帶著楊貴妃及親信大臣來華清宮 “避寒”,直到次年暮春才返回長安。在此期間,處理朝政、商議國事、接見外使等活動都在此進行,華清宮逐漸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然而,“漁陽鼙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匆忙攜楊貴妃姐妹西逃,華清池也由此由盛轉衰。五代殘唐之后,隨著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華清池失去了往昔的特殊地位。
而在現代革命史上,華清池同樣有著重要地位。1936 年 12 月 12 日,震驚中外的 “西安事變” 就發生于此,華清池內至今完好保留著蔣介石行轅舊址 —— 五間廳。建國后,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葺與擴建,古老的華清池重煥光彩,雖不及唐朝時規模宏大,卻也不失昔日的富麗典雅。1959 年,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參觀后,欣然提筆寫下 “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華清池,去探尋它的魅力與故事吧!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2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聞名遐邇的陜西華清池。
華清池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溫泉早在 3000 年前的西周時代就已被發現。那時,這里就開始有了建筑的痕跡。歷經各朝各代,漢代在此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更是大興土木,建成了富麗堂皇的 “華清宮”,“華清池” 之名也由此而來。只是歷經無數戰爭,原本的建筑大多毀于一旦,我們如今看到的建筑,是 1959 年依照歷史記載的布局重新修建的。
華清池溫泉共有 4 處泉源,位于一石券洞內。現有一處圓形水池,半徑約 1 米,池水清澈見底,蒸汽緩緩升騰,腳下暗道中水流潺潺作響。溫泉出水量每小時可達 112 噸,水色透明,水溫常年穩定在 43 度左右。其中一處泉源發現于西周時期,其余三處是解放后開發的。溫泉總流量每小時 100 多噸,內含石灰、碳酸鈉、二氧化硅等多種礦物質和有機物質,不僅適合洗浴,對關節炎、皮膚病等還有一定療效。這里的浴池建筑面積約 3000 平方米,一次可容納近 400 人洗浴。
華清池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游覽勝地,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此修建行宮別苑,以供游幸。冬天,溫泉噴水,水汽在寒冷空氣中凝結成霜蝶,這也是飛霜殿得名的由來。相傳西周周幽王曾在此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后對其進行重修,到了唐代更是多次增建,起初名為湯泉宮,后改名溫泉宮,唐玄宗時大規模擴建,治湯井為池,環山建造宮殿,才定名為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之上,所以也叫華清池。唐代時,這里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唐玄宗每年十月都會攜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在開元二年到天寶十四年的 41 年間,先后來此達 36 次之多。飛霜殿曾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臥室,白居易《長恨歌》中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描述的正是此處。
華清池大門上方的 “華清池” 匾額,是郭沫若先生所寫。走進大門,可見兩株高大的雪松傲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對稱分布,往后是新浴池。從新浴池往右走,穿過龍墻,便來到了九龍湖。九龍湖湖面平靜如鏡,亭臺倒影其中,垂柳輕拂岸邊。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主體建筑為飛霜殿,沉香殿和宜春殿東西相對,西岸則是九曲回廊。從北向南走過龍石舫,再經過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就能看到仿唐的 “貴妃池” 建筑群。其中,“蓮花湯” 池形如石蓮花,是皇帝沐浴之處;“海棠湯” 池形如海棠,專供貴妃享用;“尚食湯” 是大臣們沐浴的地方;“星辰湯” 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時能看見天上星辰,故而得名,星辰湯后面還有溫泉古源。走出貴妃池向前,便進入望湖樓,先看到荷花池,然后經過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后觀景及晾干頭發的地方。如今的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之處。接著,我們還會來到五間亭,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 “西安事變” 就發生在這里,當年蔣介石曾在此居住。后面驪山半腰間虎斑石處,還有一座 “兵諫亭”,高 4 米,寬 2.5 米,為水泥鋼筋結構,亭上匾額用貴重的藍田玉制成。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一同深入華清池,感受它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陜西華清池。
華清池位于臨潼縣城南驪山北麓,是陜西著名的溫泉之一。早在公元前 781 - 前 771 年周幽王在位時,此地溫泉就已被發現,并修建了驪宮。傳說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后長瘡,始皇求饒,神女用溫泉為他治好,于是秦始皇以石砌池,命名為 “神女湯”。漢武帝時,將秦時的神女湯擴建成離宮。唐貞觀十八年在此建造湯泉宮,咸亨二年改名為溫泉宮,天寶六年再次擴建,改稱華清宮。唐玄宗多次攜楊貴妃在此沐浴,白居易《長恨歌》中 “春寒賜予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描繪的就是這里。
華清池水溫恒定在 43℃,水質富含硅、氟、氡等多種礦物成分,非常適宜沐浴療養。如今我們看到的建筑,大多是 1956 年以后按照原唐華清宮的規模進行擴建的,主要有蓮花湯、海棠湯、龍吟榭、日華門、月華門、九龍湯、石舫、飛霞閣、貴妃池、飛虹橋、棋亭、望河亭等。園內景色十分幽美,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1982 年,在溫泉水源以北,經考古發掘,先后清理出唐代御湯、太子湯、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等宮廷湯池遺址。1990 年 9 月,在這些宮廷湯池遺址上,建成了一座仿唐建筑風格的博物館,供游人參觀。華清池也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以九龍湖為中心的風景游覽區。九龍湖面積達 530 平方米,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東西橫貫。堤上東邊是晨旭亭,西邊是晚霞亭,相互呼應,與上湖南岸的亭榭相映成趣。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想必他們曾在這充滿浪漫氣息的地方,演繹過無數動人的愛情故事。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會偕同楊貴妃來此沐浴,他們就居住在那充滿神秘色彩的飛霜殿中。飛霜殿紅柱挺立,回廊環繞,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東西兩殿分別是 “沉香”“宜春”,主次分明,錯落有致。門前石龍盤階,石獅和石牛相互映襯,再加上龍鳳大缸及花木點綴,盡顯皇家氣派。
接下來,我們將前往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1982 年 4 月,唐御湯遺址被發現,經過考古工作者 8 年的發掘考證,在 4000 多平方米的遺址內,清理出 5 組湯池遺址以及眾多文物遺跡,這一發現引起了史學界的高度關注。1990 年 9 月,我國目前唯一的湯池遺址博物館建成,1996 年 11 月,華清宮御湯遺址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人的.設計獨具匠心,以海棠花的艷麗襯托貴妃的嬌美,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地比喻楊貴妃豐腴的形體。就像 “海棠湯”,池壁由四塊墨玉拼砌而成,東西長 3.6 米,南北寬 2.9 米,東西兩側設有踏步方便上下,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筑藝術中對稱協調的美學觀念。而且,湯池的供水系統設計得極為科學合理,池底正中有直徑 10 厘米的進水口,上面裝有蓮花噴頭,寓意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與溫泉總源相通。溫泉憑借自然壓力從花蕊中自動噴灑而出,噴灑形式類似噴泉,灑下的樣子十分美妙。
現在,請大家跟緊我,一同去探尋華清池更多的奧秘。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4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陜西華清池,開啟一場穿越歷史的奇妙之旅。
華清池的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它有著 6000 年的溫泉使用史和 3000 年的皇家園林建筑史。這里的溫泉,就像是大地賜予人類的珍貴禮物,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西周時,這里就有了離宮的雛形,之后秦、漢、隋等朝代不斷對其進行修繕和擴建。到了唐代,唐玄宗時期,這里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刻。公元 747 年,新宮落成,李隆基賜名華清宮,因宮內多溫泉浴池,又被稱為 “華清池”,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唐華清宮規模宏大,建筑壯麗,從山頂到山下,宮殿林立,樓閣相連。宮內置有百官衙署及公卿府第,還修建了玄宗皇帝專用的 “御湯九龍殿”、楊貴妃沐浴的 “海棠湯”,以及供百官公卿沐浴的 “尚食湯”“少陽湯”“長湯十六所” 等。不僅如此,唐玄宗和楊貴妃尋歡作樂的. “斗雞殿”“按歌臺”“大小馬球湯”“舞馬臺” 等也一應俱全。那時的華清池,可謂是 “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華清池的正門 —— 津陽門,俗稱東門。大家看,這一字排開的五間仿唐建筑,房檐下懸掛的 “華清池” 金字匾額,是郭沫若先生的墨寶。現在的華清池,是 1959 年國慶 10 周年前夕,以唐華清宮為藍本,結合華清池所處地域的具體條件設計修建的。它僅為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占地 85560 平方米,只有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大小。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依驪峰山勢而筑,巧妙地利用有利地形,構建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筑群。主要殿舍圍繞溫泉展開,形成華清宮的核心區域,然后向山上山下延伸,錯落有致地布設各類樓閣亭榭,再加上青松翠柏的點綴,宛如人間仙境。
走進華清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九龍湖。這片 530 平方米的湖泊,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由長堤東西貫穿。堤上的晨旭亭和晚霞亭遙相呼應,與上湖南岸的亭榭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再往前走,就能看到飛霜殿。這里可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居所,紅柱回廊,雕梁畫棟,處處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奢華。在飛霜殿附近,還有 “沉香”“宜春” 兩殿,主次有序,門前的石龍、石獅、石牛,以及龍鳳大缸和花木,將皇家氣派展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我們要去參觀的是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這里發現的唐御湯遺址,是 1982 年被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來的。經過多年的考證,在這片遺址中,清理出了 “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尚食湯”“太子湯” 等 5 組湯池遺址和眾多文物遺跡。這些湯池遺址,不僅是唐代皇家生活的見證,更展現了當時高超的建筑技藝和獨特的設計理念。比如 “海棠湯”,以海棠花為造型,不僅襯托出楊貴妃的嬌美,還體現了唐代建筑對稱協調的美學觀念,其供水系統更是設計得科學合理。1990 年 9 月,這里建成了我國唯一的湯池遺址博物館,1996 年,華清宮御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去領略華清池蘊含的歷史韻味和獨特魅力吧。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5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大家一同走進被譽為“天下第一湯”的華清池參觀游覽導游員張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大家都熟悉吧!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李楊愛情的見證地——華清池。華清池呢,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處的驪山腳下,坐落在唐華清宮遺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景色優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5A級景區。
華清池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沐浴游覽圣地,并且享有“天下第一溫泉”的.美譽。據史料記載,華清池已經有6000年的溫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筑史。西周曾在這個地方建立“驪宮”,秦時改名為“驪山湯”,漢代擴建為“漢驪宮”,唐太宗李世民的湯泉宮,唐高宗李治的溫泉宮,那么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他大興土木,再次擴建,新宮落成,命名“華清宮”,又因其以宮內的溫泉而著名,故名“華清池”。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樣,華清池是坐落于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的一條支脈,海拔1300米左右,滿山的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就有如一匹黑色的駿馬。古代又稱黑馬為驪,故此得名。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華清池的講解就到這里,愿華清池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祝您下站旅途愉快,謝謝!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6
各位旅客:
大家好!這是西安的著名的景點——華清池。這里是楊貴妃與李隆基的浴池。下面,我帶大家去看一看,對了,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
(進了門)大家看,這便是那倆人住的房子,周邊有四個大缸,都是用來滅火的。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去泉眼那兒看一看。(到了泉眼)大家請看一下,這便是泉眼,這里長年是43℃的溫度。華清池共有五處洗浴點,分別是星辰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和尚食湯,星辰湯是專供唐太宗沐浴的,海棠湯是唐玄宗送給楊貴妃的禮物,蓮花湯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共同洗浴的場所,下面我們去太子湯、尚食湯。
(在半路上)這里有一棵老石榴樹,大家可以摸一摸。一摸是好運、兩摸是財運、三摸是桃花運喲!(到了太子湯)大家來看,這便是太子李世民洗浴的地方,(到了尚食湯)大家看,這是廚師們洗浴的地方,大家注意到旁邊有一排小孔了嗎?知道那是起什么作用的嗎?因為腳在溫水池中浸泡時間長了,容易腳麻麻的`,那時用手摳一摳腳才好受,但是唐太宗對御師們下命令說:你們的手是用來給我做飯的,腳麻的時候往那一排小孔里蹭一蹭就行了!
下面大家自我游覽看一看,16時50分回到車上,OK?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7
親愛的游客們: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風景迷人的華清池。
華清池位于西安城東,驪山北麓,海拔1256米,占地面積130畝,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華清池自古就是游覽沐浴勝地,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華清池作為歷代帝王的'離宮別苑和游覽勝地,已經有近3000年的歷史了。相傳周幽王曾在此建驪宮;后世的秦始皇、漢武帝也都在這里簡歷行宮。唐代更是大興土木,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更為豪華,并正式改名為“華清池”
今天的華清池,名山勝水更顯奇葩,自然景區一分為三,:東部為沐浴場所,設有尚食湯,少陽湯,長湯,沖浪浴等高檔保健沐浴場所,西部為園林游覽區,主體建筑飛霜殿殿宇軒昂,宜春殿左右相稱。園林南部為文物保護區,千古流芳的驪山溫泉就在于此。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游形勢的發展,華清池內又新添了中外書法碑林、梨園及其它藝術展館。構成了集旅游、文物、園林、沐浴、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物游覽場所。堪稱北方皇家園林之典范。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華清池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各位游客們,今天我們的華清池游覽已經結束。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美麗的地方。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8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你們好!
現在我們進入的就是著名的5A級景點唐華清宮。唐華清宮位于美麗的驪山北麓,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宮殿。周、秦、漢、隋、唐的歷代皇帝,都在這里建立過溫泉宮。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均提到過這里,“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說的就是唐代興盛時期的華清宮。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是九龍湖,九龍湖的對面就是《長恨歌》里的'長生殿,“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描寫的就是發生在這里的故事。
順著路往東走,這里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創作出《霓裳羽衣曲》的梨園,梨園是唐代著名的舞蹈圣地,也是和西域諸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五間廳的西面,是著名的唐代御湯,也就是楊貴妃洗澡的溫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寫的就是當時的沐浴場景。華清池后面的驪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流經這里的地下水被加熱成43度,這里的溫泉富含各種礦物質,是與古羅馬卡瑞卡拉、英國巴斯溫泉齊名的世界三大溫泉之一。大家可以在兩個噴泉處感受一下驪山溫泉,是不是覺得這里水質純凈,洗過之后細膩柔滑?
現在我們已經游覽了華清池主要景點,親愛的游客朋友們,相信你們已經對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歡迎你們再來臨潼、再來西安、再來美麗的陜西,謝謝你們的參觀!再見!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9
現在我們來到了的皇家園林——華清池。這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歷史悠久。華清池作為歷代帝王的離宮別苑和游覽勝地,已經有近3000年的歷史了。相傳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造驪宮;秦始皇時砌石起宇,改名為“驪山湯”;盛唐時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加宮殿大加擴建,起名為“冬宮”。每年冬天十月李隆基帶楊玉環來華清宮避寒,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都城長安。目前,華清宮占地面積130畝,僅相當于唐代的核心部分。按它的區域劃分,大致可分為三個區:東邊是沐浴區,西邊的風景名勝區,南邊是文物保護區。
大家現在所處的就是華清宮的風景名勝區。眼前的湖叫做“九龍湖”,為什么叫它九龍湖呢?大家看遠處的長堤下有八條小龍,再往上看,還有一條老龍,關于這九條龍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大禹治水時期,關中發生了大旱,玉帝便派八條小龍為人間普降甘露。當旱情剛剛緩解后,眾小龍貪玩,導致旱情再度加劇。玉帝一怒之下將八條小龍壓在長堤之下,長堤兩邊各壓晨旭亭和晚霞亭;將老龍壓在龍吟榭下,讓他監視著八條小龍終日口吐清泉,為民灌田。我們都知道“驪山晚照”是關中八景之一,每當夕陽西下,晚霞亭上的琉璃瓦在落日的余暉下閃閃發光,異常美麗。由于九龍湖的面積比較小,所以皇帝不可能在上面劃船,因此他修建了一個石船停靠在岸邊,叫做“石龍舫”,在上面舉行歌舞表演和宴飲活動。
李隆基和楊玉環在華清宮里整整呆了13個冬天,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們身后這座非常雄偉的仿唐建筑飛霜殿。為什么叫飛霜殿呢?因為每年冬天的時候,雪花漫天飛舞,銀裝素裹,唯有飛霜殿前落的是白霜,這是因為殿前的九龍湖整日熱氣騰騰,氣溫較高;又因為天子的寢室里有御寒設施,使室內的溫度較高,不積雪,只化為白霜。現在飛霜殿里唐代的遺物已蕩然無存,已經改為接待外國元首和重要領導的接待室了。
看完飛霜殿后,請大家轉過身來看我們對面這座蒼翠的山。這座山的名字叫“驪山”。驪山的得名有兩個原因:第一,從遠處看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駿馬。古代的黑馬稱為“驪”,因此它取名叫“驪山”;第二個原因是,當時在這座山腳下是驪戎國的所在地,所以它得名“驪山”。驪山主要由三個峰組成:第一峰,也就是峰,它是烽火臺的所在地。在那里,曾發生過“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第二座峰,也就是驪山索道通往的地方,那是驪山老母殿所在地。驪山老母就是捏黃土造人,煉五彩石補蒼天的神話人物——女媧。人們為了紀念她,專門修了老母殿,把她工蜂在里面;第三峰,是朝元閣遺址,也就是老君殿。當年就是在老君殿中出土了珍貴的道教雕塑老子像。唐代的時候道教非常興盛,原因是道教的始祖是老子,俗姓李,唐代的皇帝都姓李,他們認為老子是他們的遠祖,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因此在第三峰修建了老子廟,便于供奉和祭祀。
“悠悠彎湯六千年,周秦漢唐多驪宮,李堂天寶稱鼎盛,五代宋元緊替更。”御湯遺址是于1982年在溫泉水源北側施工的時候而發覺的一處大型遺址。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仿唐建筑是為了保護御湯池遺址專門修建的。它的主要設計者是梁思成的關門弟子張錦秋女士。主施單位是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它的建筑工期只用了116天,因此也是建筑速度的一個典型。
現在我們就去看一下當年楊貴妃沐浴的海棠湯。大家看它的樣子就像是一多盛開的海棠花,所以得名“海棠湯”。它是李隆基送給楊玉環的愛情信物,也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所描繪的“春寒賜予華清宮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好地方。貴妃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池深1.2米,小巧別致。池身用24塊青石砌筑,精雕細刻。池底正中有一個直徑為10厘米的原形進水孔,大家仔細觀察進水孔的周圍殘留與直徑0.3毫米的圓砌鑿線,它是安裝蓮花噴頭的位置。池的邊緣是彎曲弧形,池面恰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池正中的蓮花噴頭恰海棠花蕊。可以想象得出,當時池中的水花四濺,飛珠走魚,蒸汽裊裊,人仿佛置身于半云半霧之中,確有飄飄欲仙之快。大家從海棠湯的斷墻遺址可以看出,唐代的海棠池是磚和土壘起來的,并不是用柱子支撐起來的大殿,而且規模也不是很大。
我們現在要去看的另一個湯池要比這個大的多,這就是供應唐玄宗基李隆基沐浴的湯池——蓮花湯。這個湯池是楊貴妃的干兒子安祿山為了討好玄宗皇帝而專門為他修建的。這個池子是由38塊青石砌成,兩層臺式,東西長10.2米,容水量達100立方米,是海棠湯的六倍。這個湯池當時雕刻好后非常的漂亮和豪華,它是用北京運來的漢白玉雕刻而成,主要是一些花鳥蟲魚的形象。池子修好后,皇帝急于下池沐浴,當腳剛剛伸入池中,由于水波的蕩漾,池中的動物就像活了一般,張開大嘴要把皇帝吞掉。唐玄宗李隆基一怒之下,下令工匠把它們全部打磨掉了,只留了兩個圓形的并蒂蓮花。為什么要留這兩朵并蒂蓮花呢?因為據說雜器七敲節時,有就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李隆基與楊玉環在驪山半山腰的長生殿內山盟海誓:“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所以只留了兩朵并蒂蓮花,以表示李隆基對楊玉環愛情的忠貞。蓮花湯中的水為驪山溫泉水,歲為驪山溫泉卻不冒熱氣。我們現在就去看一下溫泉水源。
驪山是一個死火山,地下水自然形成了溫泉。這里是2號水源口,我們可以看一下溫泉水的清澈度,再感受一下它的溫度,剛好適合我們大家洗澡用。華清池共有這樣的溫泉泉眼4處,平均每小時流量達112噸,現在主要供于臨潼的賓館與療養院沐浴洗澡用。溫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如:碳酸鈣,石灰,硫酸鈉等元素,適用于沐浴療養,能治風濕病,關節炎,肌肉痛,消化不良等癥及其它皮膚病,而且養顏美容。這里是驪山溫泉最古老的一處水源口,也就是母系氏族時期姜寨先民所開發和使用的。2200多年前這里流下了“始皇溫泉戲神女”的傳說;到了盛唐,李世民將這口泉利用起來以后,在這里建造了一所御湯供他們洗澡,沐浴。我們現在去看一下當年李世民沐浴的湯池——星辰湯。
星辰湯建于唐貞觀十八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地方。當年這個湯池是一個天然的湯池,皇帝晚上在這里沐浴時可看到日月星辰,因此叫做“星辰湯”。星辰湯是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是所有湯池中面積的一個,進水孔也特別大,直徑為1米左右,所以當時水就像小溪一樣流進來。星辰湯的旁邊還有一個便殿遺址,是供皇帝休息和更衣的小房間,在那里發現了我們國家最古老的暖氣遺址。在這個遺址處,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正方形的柱石基礎,而且周圍有幾個環行的凹道把便殿砸橫整包圍了一圈。通過這個凹道把星辰湯那邊的溫泉水引過來,繞著這個凹道循環不停的`流動,水蒸汽就隔著輕輕的薄紗把房間烘熱了。因此可以說它就是我們國家最早的取暖設施。
最后一個有建筑保護的湯池叫做“尚食湯”。“尚食”是古代官員的一種稱謂。這個湯池也是等級最明顯的一個湯池,因為它分為大間和小間,中間有石墻相隔。小間的地勢比較高,是供等級高的官員沐浴的地方;大間就是等級低一些的官員沐浴的地方。在右邊臺階下面有6個十分規整的小石坑,這些小石坑是做什么用的呢?書上沒有記載。根據考古學家推測,這6個小石坑是古代官員的一種按摩工具。尚食湯的官員就是我們現在俗話所說的給皇帝做飯的御廚們,他們成天跑來跑去侍侯皇上用膳,腳上已經磨了一層厚厚的繭子。但是皇帝明文規定:“他們的手是用來給我做飯的,因此不能用手去動其它的地方,更不能用手去搓腳后跟的厚繭了”。腳上長了厚繭,非常難受,怎么辦呢?他們就在洗澡的時候坐在臺階下面,自己挖了6個小石坑,把腳后跟與腳前掌放入石坑里面進行按摩,洗澡的時候就舒服多了。
在挖掘這些湯池的同時,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都陳列在這里的文物陳列廳中,并分期、分室展出。史前時期主要出土了一些勞動工具和生活器皿。主要有石斧,骨針,石銼和骨簇。他們都是6000多年以前姜寨先民所使用過的勞動工具和生活器皿。特色的要數這個尖底瓶,它屬于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種文物。這兩個石質管道是秦時的兩個管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它們都是用完整的石頭鑿刻而成的。當時的溫泉水就是用這種管道輸送的。我們經常說到“秦磚漢瓦”,這里就陳列著寒帶的兩個大瓦當。瓦當有兩個作用:一個保護椽頭,防止雨水侵蝕和腐朽;第二個是起裝飾作用。從這片瓦當,我們可以想象到當時皇家建筑的宏偉高大。隋唐時期是我國的鼎盛時期,因此這個展室的文物就有所不同了。
我們首先看到的這件文物是從蓮花湯池出土的唐三彩龍頭。唐三彩是唐代文物的一大代表,“三彩”一詞并不專指三種顏色,而是指帶有多種色釉的陶器。這個龍頭是從御湯九龍殿中挖掘出土的,也代表皇帝就是真龍天資。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就是龍生九子的三兒子——蠻吻。因為喜歡站在高處眺望,所以人們把它建在屋脊上,這里有一組特色的浴具,大的叫陶翁,小的叫陶澗。陶翁是用來盛水的,陶澗是用來洗澡的,是專供太子洗澡的浴盆。這里還有一塊石頭,上面寫了許多文字,但是有一個字最明顯,寫的是“楊”字,這塊石頭是從海棠湯中挖掘出土的,進一步證明了海棠湯就是楊貴妃當年沐浴的長堤。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組壁畫是唐代的《打馬球圖》,它形象地再現了唐代馬球比賽時緊張拼搏的場面。馬球運動起源于波斯,唐時傳入,風行于宮廷。上至皇帝,小至文物百官,甚至連婦女都喜愛此項運動。唐代的宮廷禁苑都建有馬球場,有些貴族官僚還有自己的馬球場。唐代以后馬球運動遍流行全國,直到明朝末年才衰敗失傳。
石刻碑室部分陳列的都是文人墨客和大師描寫一些贊美華清池和溫泉水源的頌詞。最的一塊碑石就是溫州刺史元萇書寫的溫泉頌碑。元萇當時來華清池向皇帝啟奏一些政事,有一個大臣賜他在溫泉中沐浴,當時那時的等級不是很高。但是當他洗過以后,感覺非常好,馬上寫下一篇《溫泉頌》刻在碑石上便于保存。此碑距今已有1370年的歷史,被列為我國132塊禁拓碑之一。御湯博物館的參觀我們到這里就結束了,轉瞬之間我們就走過了史前時期,秦,漢,隋,唐的鼎盛時期。我們用感官感覺到了歷史的沉重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
好了,今天我們華清池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 10
各位游客:
您可知道“天下溫泉二千六,惟有華清為第一”的華清池嗎?華清池已有6000年溫泉利用史和皇家園林史,相傳2700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修建了“驪宮”,秦始皇建了“驪山湯”,到漢武帝時建“漢離宮”,到了唐代,唐玄宗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華清宮,出現了“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的壯觀景象。而現在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礎上多次修繕、擴建的,規模僅是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而它位于距西安30公里處的臨潼區,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而我們面前所看到的山便是驪山。而關于驪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說其滿山松柏,青翠欲滴,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匹青蒼色的駿馬,故名驪山。一說這里曾是古麗戎國所在地,所以叫驪山。而驪山自然景觀秀麗多姿,“入目晴霞紅一片,尚疑烽火自西來”就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驪山之上建有老君殿、老母殿、烽火臺等,烽火臺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處。而半山腰處有一亭叫“兵諫亭”,是西安事變是蔣介石被捉的地方。從兵諫亭上行,就是長生殿遺址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這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對天盟誓之地。
楊貴妃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進入華清池的大門,只見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此時此刻,她脫下外裝,半披俗紗,足踩暖滑的驪山溫泉水,正準備沐浴。說起楊貴妃,楊貴妃名叫楊玉環,出生在陜西華陰,17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后宮三千粉黛無竟一人令唐玄宗中意,而此時,楊玉環進入到他的視線,于是他下令在溫泉宮召見楊玉環,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愛情的序幕。公元745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于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于不顧。真可謂“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其時楊貴妃才38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43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九龍宮—飛霜殿
各位游客,現在映入我們眼前的這個湖叫九龍湖,此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九龍長堤東西橫貫。堤上東為晨旭亭,西為晚霞亭,與上湖南岸的龍吟謝相映成趣。堤壁間已有八龍吐水,與謝下伸一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以體現九五至尊。
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飛檐翹角、紅墻綠瓦的唐式建筑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巢寢殿——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飛霜殿中。“飛霜”則是取每逢冬天雪花紛飛時獨有此殿前落雪為霜之意。
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太子湯—尚食場
下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開放的御湯遺址博物館,這也是我國唯一的一座湯池博物館。里面保存著5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蓮花湯,又叫御湯九龍殿。是專門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蓮花池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分為上下兩個平面,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線變化,呈一個寫實的.蓮花狀:這個湯池下面是八邊形,八邊形體現八個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下來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遺留下來的一座無與倫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給楊貴妃的一件珍貴禮物。浴池被設計成一朵正在慢慢盛開的海棠,那6片綻放的花瓣輕輕地擁美人于一池,我們再來看浴池的用料。浴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這種青石磨時稱墨石,其最大優點是美觀,還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兩層,是臺式結構。上層可扶可坐,共由18組券石組成。
浴池的整個結構可謂用。心良苦,設計精到。你們看池中間有個進水口,出土時有個漢白玉雕刻的蓮花底座。底座上邊接有蓮花噴頭,下邊接通陶水管,與泉水總源相通。水從蓮花噴頭噴出,飛珠走玉,水霧漫起。可以想象當楊貴妃沐浴時,不就是白居易《長恨歌》里的“待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哪番動人情景嗎?但真正證明這是唐玄宗贈送的愛情禮物的是池中間的一塊條石。這條石是貴妃沐浴時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著一個“楊”字。
星辰湯是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湯池,比貴妃池要早100多年,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御用湯池。星辰湯離水源最近,水質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沒有管道,水直接涌進湯池。并且星辰湯為一個露天湯池,晚上可看到星辰,別有一番情趣。
太子湯的沐浴者,顧名思義就是東宮的皇太子。沐浴的皇太子有李承乾、李治、李弘、李賢、李旦、李隆基等,而太子湯采用“星辰湯”排水道供水,既擺正了皇帝與皇太子之間的尊卑關系,又解決了禮制犯忌的問題,寓意著來自“星辰湯”的溫泉能使皇太子常沐父皇恩澤。
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湯,是供尚食局和其他沐浴用的池子,規模小于太子湯,但考慮到多人沐浴,故建有多個進池口。
各位游客,參觀完5座珍貴的古湯池,大家肯定十分好奇驪山溫泉的水是從何而來的?我們眼前的這座拱形的建筑便是溫泉池的總源。我國有溫泉2700多處,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之一。而華清池的驪山溫泉因開發利用早,并且受歷代帝王親睞而名冠諸泉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稱。溫泉,大多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沐浴溫泉,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功效。驪山溫泉水溫常年在43℃,水質純凈,具有醫療價值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較高。根據科學檢測,驪山溫泉水質屬低礦化、弱堿性、中等放射性泉水,這些均達到了醫療用水的標準,故有“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的美稱。
下面,我們參觀的是華清池的東區一南北部,叫作環園。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字排開的8問清代建筑的廳房。再分一下,東邊有3間,叫桐蔭軒,也叫三門廳。而西邊那5間就是蔣介石當年住的五間廳。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小小的五間廳中。
這五間廳可謂來歷不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里; 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到陜西來,都以華清池為“行轅”,就住在五門廳。他在這里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而引起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門月12日凌晨6時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今天,當游客們來到這里,自然會重溫60多年前的一幕。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復制擺放。游客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和蔣介石從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驪山上的痕跡。
昔日的皇家園林、天子御湯,今日成了民眾的游覽勝地。大家可華清池風景名勝區細細體味歷史的余味。
【陜西華清池導游詞】相關文章:
華清池導游詞(精選20篇)11-23
精選華清池導游詞21篇02-24
西安華清池的導游詞(精選8篇)11-27
華清池導游詞(通用15篇)10-30
陜西昭陵的導游詞05-30
華清池作文10-13
陜西著名景點導游詞05-29
陜西大雁塔導游詞04-30
古樸陜西景點導游詞大全05-09
介紹陜西壺口瀑布的導游詞范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