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鑒賞
出自清代張惠言的《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郎到斷橋須有路,儂住處,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時(shí),好向北峰尋。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
【賞析】
從這首詞的小序“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看,可知這首詞為步韻之作。竹枝詞為詩體,張惠言一生不作詩,自言:“余年十八、九時(shí),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時(shí)余姊之婿董超然,與云珊銳意為詩。三人者,居相邇,朝夕相過,過即論詩。余心好兩人詩,未暇學(xué)也。其后三、四年,各以衣食奔走南北,率數(shù)年乃一得見,見輒出新詩各盈卷。而余學(xué)詩,久之無所得,遂絕意不復(fù)為。每見超然、云珊讀其詩,恧然以愧”(《茗柯文編·楊云珊覽輝閣詩序》),所以,他以詞來和友人張伯魁的詩韻。
詞的上闋主要寫闈中佳秀對“郎”的思念、盼望,寫她與“郎”雖有情卻彼此音訊睽隔,展示出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驚世駭俗的風(fēng)致。詞下闋承上闋的情感,過片即直言“儂”對“郎”的思念與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詞中女子對戀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邊的`南高峰來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與其相會(huì)。固然,詞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們不必過于坐實(shí)來解,這也許只是她的一個(gè)想象而已,或者一時(shí)的情感沖動(dòng)罷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與“郎”相會(huì)了呢?沒有,因?yàn)椤袄沙钌,妾愁深”。如果兩個(gè)久相睽隔的人能夠相會(huì),以慰相思之苦,也許他們的痛苦或者能夠得到稍許的沖淡,然而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fā)生,所以,他們雙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詞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誡她的戀人:“郎若愁時(shí),好向北峰尋。”不叫“郎”到我身在其中的南峰來尋找,卻叫他南轅北轍到北峰去追尋,顯然是有情緒,鬧別扭了;蛘撸~中女子在埋怨戀人太沒有膽量了。或者,她對戀人的猶豫不決深感失望。在這種情緒的驅(qū)使下,她脫口而出拋出了重話:“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币馑际牵耗阕詈玫奖狈迦フ椅遥菚r(shí),我在南,你在北,我們兩個(gè)都變成佇立的石頭,遙相眺望,永遠(yuǎn)揆隔,只有我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話說得重了一些,但從這牢騷語中我們可以窺見詞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歡她那種直來直去,有話就要說的率直、潑辣的性格。
此詞寫得明白曉暢,中多口語,頗具民歌風(fēng)味。詞中女主公率直且頗有幾分陽剛的個(gè)性,與唐宋詞以來小詞中流行的纖弱女性形象相比,頗具幾分異量之美。而詞中女主人公對戀情的堅(jiān)貞與不懈追求,也令此詞的言情純真、坦白,楚楚動(dòng)人。
【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春泛若耶溪》鑒賞03-13
唐詩《春泛若耶溪》鑒賞09-14
江城子鑒賞06-12
高陽臺(tái)·西湖春感的詩詞鑒賞11-27
劉禹錫《竹枝詞》古詩鑒賞11-13
劉禹錫《竹枝詞》唐詩鑒賞10-30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鑒賞03-05
《阮郎歸,西湖春暮》詩歌鑒賞11-19
朱淑真《江城子·賞春》鑒賞及譯文答案01-18